比尔·盖茨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推送《乡下人的悲歌》的读后感
5月26日消息 今天下午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推送了其之前公布的夏季读书清单其中一本名为《乡下人的悲歌》(Hillbilly Elegy)的读后感,以下为文章全文: 我不是一个白手起家的人。从生命之初,我的父母就竭尽所能,给予我所有优势——从优秀的学校、持续不断的鼓励,到耐心对待我的许多怪脾气。 所以我只能间接地了解那个世界,那个J·D·万斯(J.D. Vance)在他精彩绝伦、令人心碎的著作《乡下人的悲歌》中描绘的艰辛世界。阿巴拉契亚山区坐落在俄亥俄州和肯塔基州之间,万斯就生长在那里,在贫穷的白人社区——那里家庭矛盾不断,工作却少有,甚至许多当铺都关门倒闭。 ▲《乡下人的悲歌》中文版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 所以想象一下那种情形:被祖父母寄予厚望,又去海军陆战队经受过严规铁纪,再加上他自己聪明的头脑,最终他成功地进入了耶鲁大学法学院。突然之间,他不再是一个“亲爹不认,亲妈不养”的弃子,而是作为一个学子,身在顶级学府,被竞相追捧,开始体验全新的生活。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他是一个异乡人。 在耶鲁,律师事务所的招聘人员在他门前踩出了一条路,是些类似我父亲工作过的那种事务所。“两年前,我申请过几十个地方,希望大学毕业后能有份薪资优渥的工作,但每次都被拒绝”,万斯写到。“进耶鲁法学院仅一年后,就有在美国最高法院上辩护过的人给我和同学开出了六位数的薪酬。” 通过这些非常个人化的故事,《乡下人的悲歌》展露了我们国家巨大的文化差异——这个话题现在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远超万斯撰写本书时的想象。 我急切地阅读《乡下人的悲歌》,不仅是因为它对当下美国政治的明显暗示。多年以来,梅琳达和我一直在努力,我们想了解经济阶梯最底层的美国人如何向上攀登(专家称之为“贫穷阶层向上流动”)。虽然《乡下人的悲歌》中没有使用许多数据,读罢掩卷,对于贫穷背后一系列复杂的文化和家庭问题,我有了新的理解。 《乡下人的悲歌》不仅是一本重要的书,也是一本伟大的书,这让我感到颇为惊喜。书中没有设置重大悬念,没有用“结局将会怎样”式的谜团推动故事发展。我们从一开始就知道结果,作者从他混乱、父亲几乎缺位的童年中幸存下来,然后他最终踏上了耶鲁大学法学院的土地。 我认为这本书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部分归因于万斯的勇敢。万斯在早年就了解到,世上“没有比阶级背叛更大的不忠”。但是,他仍然冒着被称为叛徒的风险写下了这本书,书里描绘了一种文化,在他看来,这种文化正在遭受着自我伤害所带来的痛苦。 在全书最勇敢的部分中,他承认成长背景在他的婚姻中萦绕作祟。“即使在我状态最佳时,我也只是延迟了爆发而已——我可以平息,但需要技巧,而且还得精准无误……在我状态最差的时候,我令自己相信没有出口。” 此外,书中人物角色也增加了这本书的可读性。我最喜欢的人物是万斯的外祖父母,阿嬷和阿公。有一幕发生在万斯出生之前,阿嬷终于受够了丈夫的酒后暴力,警告他,如果再喝醉回家,她就会杀了他。当阿公无视她的警告时,,“阿嬷,这个从来都不说假话的人,冷静地去车库里取来一罐汽油,把汽油浇得她的丈夫全身都是,点燃一根火柴,然后丢到了他的胸口……神奇的是,阿公在这件事中只受了轻微烧伤。” 虽然用火点燃你的丈夫不是什么值得敬佩的事,阿嬷常常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强硬。为了躲避母亲的情绪失常,万斯不记得有多少次逃到阿嬷家。“阿嬷是降临在我身上最美好的事物,”他写到。她用生命中最后扥二十年“向我展示爱和稳定的价值”。 另一个守护天使是万斯同母异父的姐姐林赛(Lindsay),她比万斯大五岁。“在妈妈与她带回家的男人们激烈争吵时,是林赛回到她的卧室打电话向阿嬷和阿公求救;当我饿时她喂我;没人给我换尿片时她给我换;不管去哪里她都带着我,即使……我几乎和她一样重。”阿公曾说林赛是“这个家里唯一一个真正的成年人”。 万斯有一个优点值得赞扬,他从不假装成政策专家,也不提供简单化的政策解决方案。但当然,在我读这本书时,我在想我能做些什么,为万斯成长的这类社区赋权,为他们创造机会。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感悟是,无论我们还能做什么,我们一定要找到更多的方法,让孩子得到成年人尽可能多的爱护与关心,并感受到自己被寄予厚望。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