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田回归,农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如何飞?
低调了近一年时间的一亩田想告诉外界,他们经过反思,走出低谷,开始了新的征程。 1月19日,一亩田被曝出C轮融资消息,此轮融资由易贸控股领投,红杉资本、云锋、真格基金等参投。一亩田创始合伙人、副总裁高海燕向品途商业评论透露,其实早在2016年11月,一亩田的C轮融资就已完成,但未对外公布融资数额。 距离一亩田陷入质疑旋涡相隔一年半的时间,期间内我们几乎看不到关于一亩田的任何消息,一亩田员工对外界表示“就像这个领域没有我们了一样”。据了解,一亩田在2016年12月底,APP用户已达到346万。 相比以前,现阶段的一亩田坚持B2B业态,服务产地端的供应商和销地端的经销商,聚焦撮合,解决两端的信息不对称、交易决策不充分的问题。 一亩田创始合伙人、总裁顾铭告诉品途商业评论:“2016年这一年一亩田聚焦线上,开始“立足产地”,总地来讲,2016年对于一亩田来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转型年,从2015年线下的地推模式快速切换到线上模式” 。 一亩田回归 回顾2015年8月份的舆论风波事件,有很多声音在质疑一亩田B2B农产品撮合交易是不是刚需?行业也都在探讨一亩田的市场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前景,还有众多猜疑一亩田裁员的真相? 从顾铭透露的一亩田经营数据来看,截至2016年末,一亩田拥有双边用户超过346万、产品来源2100个县、2016年的交易促进效应达到每日撮合近3万单(按平台撮合标准)。这些数据可以告诉我们一亩田的确解决了双边用户的需求。而回顾过去,用高海燕的话来讲,一亩田在早期确实犯过几个错误,但庆幸的是,团队做出了及时的改正。 B2B和B2C两种模式对于农产品交易来说完全不同,农产品B2B/是刚需。批发市场的档口老板必须每天去寻货买货。虽然一直以来,农产品的流通都是延续传统的操作方式,但它应该被创造性的满足需求。 传统的熟人模式是农产品的流通方式,但一旦季节、天气、产地这些不稳定因素发生变化,供应商的供给也会变得不稳定。这时候,批发市场的档口老板就需要一个平台来帮助他寻找供应商,保证生意能够持续的做下去。 而一亩田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产生的,它做的是农产品撮合交易的服务,简单来说就是连接农村端种植和消费端城市两头,从中游流通环节切入,解决两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新疆阿克苏做小核桃生意的杨立业是一亩田平台用户,他从2015年12月份开始入驻一亩田,截止到目前,杨立业在平台上完成近500单(含线上交易和线下交易两类)。客单价在4000元—5000元之间,他在平台上的综合访问量近10万人次。 高海燕回顾了整个2016年,一亩田获得了三个成果:一个好用的互联网产品群;有一定门槛的用户规模;团队固化了对“三农理”的理解力。正是这三个基点,会对一亩田下一步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 刷单、裁员、补贴用户那些传闻 在2015年8月份之前,GMV是一亩田的一项重要业务指标。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出身”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邓锦宏的一种“习惯思维”使然,在这一周期内,一亩田的交易开始发生变化:从线下的贸易向线上转移、线下的支付方式向线上转移。 而正是这种习惯性思维,正巧碰上了农业互联网化(大额)贸易的门槛——互联网支付的敏感性。 2014—2015之间年,涉农用户的互联网敏感性还比较弱,那段时间,一亩田的3000地推大军开始用互联网+电商的推广模式向一亩田交易的两端(产地端和销地端)进击。在追求GMV下,一亩田强推互联网支付,但是互联网支付在农业用户那里高度敏感,相当多的用户对新生事物存在莫名的不安全感。另外,传统的农产品贸易,供应商“款到交货”的习惯比较固化。 2015年7月份,一亩田内部管理层开始复盘,团队内部给自己的问题是:现阶段一亩田到底要不要追求GMV(商品交易总额,Gross Merchandise Volume的英文简写)。这个追问同时带来另外一个问题:一亩田的阶段性定位是做平台交易还是做交易撮合?前者是需要普遍的互联网支付来支撑的。 以复盘的结论和决定为前提,2015年8月份,一亩田决定放弃将GMV作为业务目标,同时,从总体上停止地推的市场推广模式。由此,引来了2015年的“裁员风波”。 其实早在2015年4、5月份一亩田就已经注意到了管理上的问题,地推的大幅度扩张已经超过了团队的管理半径,“我们看到了管理上存在的风险,开始对团队进行调整,5月份开始正式的调整。”高海燕向品途商业评论说到。 当8月份关于一亩田裁员被大幅度报道出来的时候,一亩田内部团队调整已经持续4个多月了,3000人的地推大军精简到200人。 也正是从2015年8月份以后,一亩田开始了轻资产运营的模式。 当品途商业评论谈到刷单二字时,高海燕特别的强调了他对这两个字的看法:“一亩田并没有刷单,平台用户存在一定的刷单并不代表平台是一家刷单公司,一亩田无论在KPI的设置上、经营管理指引还是市场策略上,都没有刷单二字,并且在5月份发现了用户有刷单行为后,马上出台了相应的处罚机制。并且有员工因此进入过司法程序。” 一亩田确实在2014年9月中旬至2015年6月底间实施过交易补贴行为,高海燕称:“一亩田给交易双方提供补贴,是希望能刺激农业用户对互联网交易的敏感性,这是一种推广市场手段。而不是虚假交易,也正是因为有交易补贴的存在,所以才会出现用户的刷单现象。所以随着之后补贴停止,少数用户也没有了刷单动机” 补贴到底有没有错?即便是到现在,一亩田创始人邓锦宏对于补贴的态度依然如是:“如果再回到当时的场景,一亩田仍然还会做补贴。回头看,补贴为一亩田带来了种子用户和早期用户。” 无论是3000地推大军的进击还是通过市场补贴,希望能刺激农业用户对互联网交易的敏感性,尽管带来了用户的电商参与度和应用积极性,但当时在总体上还没有改变农业用户使用线下支付的习惯。 而对于一亩田长达10个月的补贴周期,从一亩田当时的财务指标来看,这本身需要一个企业的财务能力支撑。 从一亩田以往融资经历来看,红杉资本投资了一亩田A轮,B、C轮也作为参投方继续追投,除了红杉资本的企业背书,一亩田C轮领投方也颇有背景。 资方的来头 2016年11月,一亩田的C轮融资资金已经全部完成,领头方为易贸控股,红杉资本、云锋、真格基金等参与投资。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