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电商折戟之谜
高薪挖人曾是万达电商留给互联网行业的最深印象,但除此之外,很难说出运营了 5 年之久的万达互联网业务究竟做了什么,连换 3 任CEO,战略摇摆不定,王健林挥霍重金下的收获甚至不如独自闯荡打拼的王思聪。资源和财力雄厚的万达,究竟错在哪? 【本文 8640 字,阅读全文大约需要 17 分钟】 文/《深网》报道组 孙宏超 2015 年 6 月,美团创始人王兴(微博)接到了一条来自猎头的短信:“王总您好,想邀请您作为万达电商CEO的职位,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接触一下?”这条有着语法错误的消息让王兴哭笑不得:“听说万达给的薪水很高,想想还有一点小激动。” 高薪挖人是万达电商给互联网行业的最深印象,但除此之外,很难有人能说出运营了 5 年的万达互联网业务究竟做了什么,只有频繁更换的CEO、与腾讯、百度无疾而终的合作和缺乏影响力的产品。 业务多元化一直是万达集团的重要策略,比如在文化娱乐、百货、旅游、影视等领域的突飞猛进,而万达有意电商这样的新兴业态最早可以追溯到 2012 年。接近万达的人士对腾讯科技表示,当年 5 月左右万达就已经开始组建O2O体系。 彼时,万达主营业务商业地产正面临严峻挑战,重资产、租金回报率低,况且万达已经基本覆盖了所有重点城市,业务基本饱和。这时有高强现金流、高流量的电商业务进入了万达的视野,这也被万达视为下一个转型的重要抓手。 但在运作了四年之后,形势急转直下,万达电商 2016 年被合并进入万达网络科技集团,新任万达网络科技集团总裁曲德君公开表示:“万达从来没说过要做电商,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很早就说过,万达做的不是电商,既不是淘宝,也不是京东,是一个完全创新的东西。”以王健林和马云(微博)的“亿元赌局”为始,以“从来没说过要做电商”为终,万达的名字在中国电商圈里就如同永远被等待的“戈多”。 5 年连换 3 个CEO,战略摇摆不定,万达在互联网业务上的突破甚至不如独自闯荡打拼的王思聪,资源和财力雄厚的万达究竟为何没有做成电商?而在曲德君的治理下,万达的互联网业务又将如何开启新的转型? 五年五个方向,万达电商学费昂贵 万达初涉电商的 2012 年正是中国电商行业的多事之秋:阿里的双十一虽然达到了 191 亿,但虚假发货、刷单、中小商户盈利难的问题正在困扰这家未来的超级巨头;京东还没有上市,年底虽然完成了一笔 4 亿美元的融资,但却被称估值进一步降低,物流的高额投入也没有看出回报;同样从线下转型而来的苏宁正处于转型阵痛期;唯品会 则被媒体称为流血上市。 但就是这些正处于融资困难、盈利能力不强时期的电商,给了实体商业重重一击。 2012 年后,传统零售业不得不开始面对困局,拥抱互联网成为大势所趋,“万达现在的模式盈利能力很差,所以必须要寻求电商业务的帮助。”分析人士指出。 万达的电商梦想瞄向了这时最火热的话题:O2O。 “当时电商都在追求规模化,用户数量和日活是最关键的指标,而万达因为万达广场,拥有相当精准和活跃的庞大用户。所以最初的想法就是利用这些线下用户,来给万达的线上业务导流,至于为什么导流到线上或者到了线上能做什么,万达方面并没有做太深的思考。”参与万达电商最初期构架的早期管理人员张明对腾讯科技表示。 万达的第一版电商平台做得并不顺利,其功能严重依赖万达原有的业务,很难向更大的市场推广。 2014 年,在引入腾讯百度建立合资公司之后,万达有了新的想法。根据腾百万三家合作协议,这三家巨头将会员打通,建立通用积分联盟、大数据融合,以图将腾讯、百度的会员导流过来形成一个庞大的生态圈。 但一直以来,飞凡的会员只能用手机号进行注册,腾讯和百度的协同效应并未展现。 张明对腾讯科技表示:“此时万达的想法已经从原来的导流变为了数据二次开发,以前万达自身的积分体系和会员体系做的并不好,万达和用户之间的直接接触基本为0。会员体系或许能够帮助万达直接接触用户,而数据的挖掘分析,当时也是零售业的热点。” 不过,万达电商也没有在这个领域坚持太久,很快在新任CEO董策的指挥下,万达电商管理层主要目标变成了智能广场建设。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