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法出台 互联网+中医药的盼头在哪儿?
【编者按】首部中医药法的颁布让中医药产业小兴奋了一把,有法可依后,企业们2017年可以“撸起袖子干了”。那努力的方向在哪儿?中医药法对产业的直接影响有哪些?亿邦动力网邀请了一位年轻的“老中医”周晋谈了谈自己的看法,作为神黄科技CEO,这位清华大学的博士还身兼着中医药健康大数据产业联盟副理事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服务工作委员会常委等多个职位。 以下为周晋撰文: 12月2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让整个中医药界都为之沸腾,各中医药企业股价应声而涨。很多做中医的朋友都给我发来了消息,有刚踏上中医道路的年轻医生表示更坚定自己的选择了;有乡村医生说生活终于有了盼头;更有一些老中医看到中医药法出台,觉得中医有希望了,感慨此生无憾。大家深知任重道远,却也迫不及待想要看到中医药“崛起”的那一天。 神黄科技目前主要精力在互联网+中医领域,所以不少朋友问我中医药法对这个领域的影响,好提前做准备,我也简单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 互联网只是手段,中医药才是根本 我们一直都在强调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性,好像无论什么行业,只要和互联网搭上边都能成为风口上的猪。但我认为,互联网只是手段,中医药才是根本。中医药本身发展不起来,即使乘上了互联网的顺风车,也很难有新突破。 过去几十年里,中医药之所以日渐式微,就是因为没有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从民国时期开始就出现了中医药存废的争论,至今仍然有一部分人想要废除中医药,在这种环境下,中医药不可能有大发展。 中医药法出台以后,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中医执业、中医诊所、中药上市,所有相关的问题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中医药行业的发展迎来了一个稳定的环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 对于中医诊所来说,中医药法完善了中医诊所的准入制度,把中医诊所由许可管理改为备案管理,并明确鼓励社会力量创办中医诊所,这表示国家对开设中医诊所的门槛放宽了,这些利好条件或许会促进中医诊所的快速涌现。同时还将推动中医诊所品牌化、规模化、规范化的进程。目前大多数中医诊所都在单打独斗,但未来大量社会资本将涌入这一领域跑马圈地,中医诊所连锁化是必然趋势。 对于中医医生而言,中医药法对师承方式学习中医和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开辟了通过实践技能及效果考核即可获得中医医师资格的新途径,这就意味着中医爱好者可以通过自学获得执业资格。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应该多元化,师承家传和大学教育并举,才能为中医药行业输出更多人才,才能充分挖掘民间中医、基层中医的潜力。 另外,中医药法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被纳入医保定点机构范围,符合条件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降低了百姓的看病成本。 中医药法给互联网+中医带来的新机遇 其实中医+互联网本来就有着天然优势: 一、中医信息的繁荣将促进门派交流,累积科研大数据,发现有效方案,逐步形成事实标准; 二、望闻问切,中医不需要依赖检查设备即可作出诊断,在与互联网结合方面,“排斥”更少; 三、中医具有上门诊疗的传统,更适应O2O模式; 四、中医往往诊疗过程更长,医患之间能够建立起更紧密、稳固的关系; 五、人们的中医养生和保健已经融入日常活动中,产生的使用频次有更高。 目前针对互联网+中医药领域的公司主要分三类: 一是以患者服务为切入的挂号问诊平台,二是以医生交流学习为切入点的学习工具和社区,三是以中药代煎配送为切入点的药企。 随着中医药法的出台,中医药服务的供需两端带来巨大的增长,会给中医在线咨询、网上挂号、中草药电商等领域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 如何为医生带去优质病源,为患者推荐好中医、好中药,并且通过将中医诊疗场景和中医大数据的深度结合,创新诊疗辅助技术来提高诊疗的效果和效率,是创业者思考的点。 另外,大量中医爱好者学习需求的高涨,会给中医学习工具类产品带来更多发展空间,如何基于这些需求打造知识库,帮助中医医生、中医爱好者随时随地获取中医知识也有很大的机会。 最后,中医药法的出台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但政策的落实还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任重道远。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