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消协报告:超八成用户有过网购被“砍单”经历
【TechWeb报道】 3 月 15 日消息, 315 晚会前,北京市消协发布电商“砍单”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超过八成被调查者有过被“砍单”经历。被“砍单”的购物网站,除了大型电商平台,还有不少其它中小型购物网站。 北京市消协本次通过问卷调查,公开征集砍单案例,网络购物体验对消费者遭遇“砍单”的现象进行调查。本次调查涉及当当网、国美在线、京东商城、苏宁易购、淘宝、天猫、唯品会、亚马逊 8 个网站。 北京市消协秘书长杨晓军表示,我们征集到的典型案例一共是 148 件,这些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消费者下单支付款项以后,被商家以商品缺货、系统出错、操作失误、订单异常以及产品质量这五个方面的理由取消订单。 调查显示,有的消费者在商家砍单之后,依然收到了该产品的打折促销信息。所以有消费者认为商家砍单是故意利用虚假促销活动收集消费者信息。 具体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1.被调查者网购遭遇“砍单”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被调查者都表示有过被“砍单”的经历。在 3484 名被调查者中, 2836 人表示有过网购被“砍单”的经历,占比81.4%;只有 648 人表示没有网购被“砍单”经历,仅占18.6%。调查数据表明,超过八成被调查者有过网购被“砍单”的经历,这说明目前电商“砍单”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应该引起电商经营者和有关监管部门的足够重视。 2.被调查者如何看待电商“砍单”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八成被调查者认为电商“砍单”是因为商家缺乏诚信,属于故意欺诈,而很少有被调查者认为是商家无意或疏忽造成的。针对如何看待电商“砍单”问题的提问,在 3484 名被调查者中,有 2938 人选择“商家缺乏诚信,故意欺诈”,占比高达84.33%;另有 468 人选择“不好说”,占比13.43%;而选择“可以理解,可能是商家无意或疏忽造成”的被调查者只有 78 人,仅占2.24%。 3.被调查者遭遇“砍单”后的做法 调查结果显示,网购遭遇“砍单”后,除了部分被调查者选择向消协投诉或找商家理论外,还有不少被调查者选择忍气吞声,而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被调查者更是寥寥无几。在 3484 名被调查者中,针对遇到“砍单”怎么办问题, 1586 人选择“向消协投诉,请求协助解决”,占比45.52%; 1313 人选择“找商家理论,要求履行订单”,占比37.69%; 546 人选择“自认倒霉”,占比15.67%;而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讨回公道”的被调查者只有 36 人,仅占1.03%。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