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G时代不限流量老套餐不能开通4G 用户诉讼被驳
近日有用户以违反《消法》为由,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诉至法院,要求法院判令移动公司为其打开4G功能。经过两级审理,法院驳回了用户的诉讼请求。 (原标题:2G“不限量”套餐转4G被拒 法院认定套餐合同未就4G进行约定 判决原告败诉) 在手机上网尚处于2G时代的2006年,移动公司推出过一款“不限流量”的套餐,当时用户只需花费十几元就可以包月上网。但随着移动网络步入4G时代,移动公司限制了当年“不限流量”套餐用户开通4G功能。北京晨报记者昨天获悉,近日有用户以违反《消法》为由,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诉至法院,要求法院判令移动公司为其打开4G功能。经过两级审理,法院驳回了用户的诉讼请求。 起因 “不限流量”套餐受限4G 原告国女士诉称,她在多年前办理过一个神州行15元移动数据流量套餐(资费每月15元,包月流量),套餐内容清晰明确是移动数据流量套餐。此后,国女士又申请开通一个神州行4G飞享套餐,但是两被告以涉案号码套餐与其他套餐互斥为由,限制她开通4G功能。 国女士认为,所谓的移动数据流量功能,应该是指开通后可以通过GPRS、EDGE、TD-SCDMA、HSDPA等移动通信技术上网,而4G网络也是一种上网技术。移动公司单独设置4G功能,并发布4G功能限制公告称,“与新本地15元数据流量套餐、移动数据流量产品本地15元套餐、移动数据流量产品商务套餐、各档移动数据流量本地套餐、以及神州行标准客户的15元CMWAP包月不限量套餐、全球通/动感地带的MO套餐20元档等包月不限量套餐互斥”,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区别对待客户违反公平交易原则。 因此,国女士请求法院判决两被告为其手机号开通4G功能,撤销相关公告并公开道歉。 被告 用户无权要求更改产品 面对起诉,北京移动辩称,该公司的行为不违反合同约定,国女士持有的涉案号码购买于2004年,在该号码购买时,北京移动并没有承诺国女士该号码可以开通4G功能,即双方之间的电信服务合同并未约定此事。 北京移动表示,其在网站公示了开通4G的要求与方式,不存在欺诈和隐瞒。“4G功能是我们在2014年推出的新产品,关于该产品的具体要求、与哪些套餐互斥,在公司的网站公告中都有明确公示,原告对此也很清楚。” 对于原告诉求,北京移动认为国女士的要求违反了合同自治原则,北京移动并非电信行业经营垄断者,提供的各种产品,国女士都可以自由选择使用或者不使用。“我们提供的4G产品,如果原告不认可可以不接受,原告没有权利按照自己的要求更改我们的产品。” 此外,北京移动称,国女士所说的15元套餐是2G技术,因为技术升级,3G、4G都有相应的收费套餐,公司是根据成本、技术升级投入等制定相应套餐。“我国目前已有的电信法规,并没有规定15元移动数据流量包月套餐及其移动数据流量20元包月套餐必须开通4G功能,因此原告的要求没有法律依据。” 判决 合同未就4G功能约定 东城法院经审理认为,双方形成了事实上的电信服务合同关系,其内容合法有效,双方当事人均应按约履行。本案中,原告办理15元套餐时,尚无“4G概念”,原告无证据证明该套餐可以用于使用4G技术上网产生的流量。原告涉案号码购买于2004年,4G技术为北京移动在2014年推出的新产品,原告无证据证明其与被告之间的电信服务合同就开通4G功能有过相关约定。 法院认为,随着技术发展,被告提供不同的业务,用户有选择使用何种业务的权利,被告已经就4G业务的办理方式进行了公示,原告若要办理相关业务,满足相关条件即可,被告未给原告开通4G是由于涉案号码本身不满足办理条件,故原告要求被告开通涉案号码4G功能并自由开关4G功能的诉讼请求,法院不予支持。 此外,原告主张被告发布的相关公告违法,要求撤销并在官网公开道歉的诉讼请求,依据不足,法院也不予支持。法院表示,如原告对公告仍有异议,可向相应的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解决。据此,东城法院驳回了国女士的诉讼请求。 宣判后,国女士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驳回了国女士的上诉,维持一审原判。 专家 最好解决方式是协商 用户与移动公司对于“不限流量”套餐限速产生争议一事,早已存在多年。北京晨报记者注意到,2015年2月6日,中国移动就曾发布过一份关于“WAP包月套餐”的声明。声明中移动表示,从网络的安全和公平使用角度看,个别WAP包月套餐用户将其用于专线数据传输、热点覆盖等而获取收益,每月流量高达几百GB,网络资源被大量占用,导致同一区域正常手机上网的客户无法登陆、网速减慢等状况,引发了客户投诉和质疑。 中国消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虽然移动网络步入4G时代,但对于双方的约定,如果没有经过消费者同意,移动也需确保提供之前2G时代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当然也要看到,随着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如果继续为消费者提供2G服务,不仅会增加移动公司的运营成本,也会让消费者继续接受落后的服务体验,这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因此,最好的解决方式是通过协商,找到一个让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陈音江表示。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