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网贷催收灰色链:隐私被偷走,“安全”在哪里?
被“催收”偷走的隐私:吉林一女士贷款逾期 莫名被几十位朋友“催款” 零抵押、零担保,只需填上身份信息和手机号码,就能借到几千元现金。这类P2P小额现金贷款平台,由于门槛低、放款快,吸引了大量用户。但是,借款人一旦没有及时还款,就可能陷入一种危险的境地。我们先来看看付女士的遭遇。 2016年11月23日,吉林通化的付女士一天之内,接到几十位朋友来电。他们都说,自己接到了一个某网络贷款公司的电话,让他们转告她早点还钱。 这一切,要从3个月前说起。由于父亲生病,家里缺现金,付女士上网搜索“无抵押小额贷款”,发现了这家公司,它号称持有效证件、实名手机号,零担保零抵押,月利率低至1%。 付女士在填写了身份证号、手机号码、工作单位和两个紧急联系人后,不到20分钟,她就收到了贷款公司的电话。 付女士:那人就问我是不是付文玲的亲戚,我说不认得这人。他就说好,你审核通过了。之后,我发现自己能贷4000块钱,我就选了6个月分期。 付女士申请了4000元的分期贷款,约定6个月还清,每个月还款776元。在按期还了三个月之后,付女士父亲的病情突然加重,急需用钱。突来的变故,让她在11月21日第一次逾期了。仅仅过了两天,她通讯录上所有的朋友都接到了催款电话或短信。她很生气,拨打客服电话投诉,公司却理直气壮。 付女士:我没授权访问通讯录,也只填写了俩联系人,你们咋拿到我通讯录的? 客服:不是我拿到的,投资人给的! 盗取个人信息 轰炸你的通讯录 自己并没有授权访问,通讯录是怎么外泄出去的呢?付女士上网搜索,发现网上有大量的同类遭遇。这种盗取并骚扰所有联系人催款的行为,被起了专门的称呼——轰炸通讯录。 记者发现,在注册环节暗藏玄机:想要成功借款,必须要填入一个服务密码才能通过验证。记者发现,在注册环节暗藏玄机:想要成功借款,必须要填入一个服务密码才能通过验证。 记者:那个服务密码是什么意思? 客服:就是验证你的身份是否属实,没有任何风险。 然而,只要有手机和服务密码,就可以在手机营业厅网页上轻易查到过往几个月的通话记录。 记者发现,不少P2P小额现金贷平台都有类似轰炸通讯录的做法。经常有人在QQ群中上传与客服对话的录音,个人隐私成了小贷公司要挟还钱的武器。 催收人:你欠钱不还,你违约了。 网友:对了,我是欠你不还,但我没说不还。而且你们没发工资,你们对我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弄得我工作…… 催款人:你听我讲,我打电话,你接了没有?你要接了电话,承诺我,至于吗?你是恶意。 网友:我恶意了吗?你们是不是非法盗用我个人通讯录,个人信息隐私,是吧? 催款人:我跟你讲,你个人信息将暴露在网上,不要讲这么多,我跟你讲,你还有更多流程可以享受的,再见! 垃圾信息轰炸:几分钟上百条信息 借出钱却收不回来形成坏账,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行当——互联网催收。除了用“轰炸通讯录”的方式让身边的人催你还款,还有一种“垃圾信息轰炸机”也是十分畅销,催款人用来攻击逾期者,一次可攻击五个号码。几分钟的功夫,一台手机最多收到153条短信,几乎因信息拥堵而死机。记者仅花了50块钱,就购买了软件的30天使用权,卖家称300元能买到永久使用权。 催收公司:穿着工作服上门催收 除了购买工具进行催收,还有专门的催收软件和职业的催收人员。 记者发现,只要在手机的软件商店,下载一个催收软件,输入个人身份证,通过审核,就可以开始接单了。 记者联系了一家互联网催收公司,以加盟商的身份上门拜访。 工作人员:咱们就是包装一下,正经八百的一个要账公司,穿咱们专业的服装。 工作人员说,他们公司的员工就是穿着这种写着催收字样的制服上门催收。 互联网“催收”催生个人隐私交易 也正是催收行当的火爆,给个人隐私的泄露埋下了隐患。如何找到借债人,是催收业务的关键。催收人员表示,在这一行只要有了人脉,什么都能做到。 工作人员:我们不定期会组织一种本省的,本市的,甚至全国的聚会,全国各地催收方在一起,比如你有相关的技术定位,基站,真正达到资源共享。做基站的这些它来回跑,但你通过这些催收方之间,比如你有当地人脉,他没有,你有这个基站,你用它这个,他用你这个,互相合作呗。 在这些所谓用于资源共享的QQ群、贴吧论坛里,有着大量出售个人信息的广告。 卖家告诉记者,买快递、送餐和打车软件的地址,比户籍更好用,能够立刻提供。记者付了50元钱,提供一位同事的手机号码,点名查询打车轨迹。半小时后,就收到了一份半年来对方在某打车软件中的所有行车轨迹。不仅有打车起始抵达的地点、详细到秒的行车时间、甚至有司机的姓名、电话。 专家:谨慎贷款 提高风险意识 随着P2P行业朝着小额、分散的方向快速发展,许多公司都在推行消费金融或者小额现金贷的业务。今年8月,我国颁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不得非法买卖、泄露出借人与借款人的基本信息。专家提醒,用户一定要谨慎贷款,不要将自己推向隐私和债务的双重深渊。 目前许多P2P小额现金贷款公司从规则设置上并没有严格考核供款人的还款能力,而是尽量促成陌生人之间的借贷交易,从中赚取高额利益。业内专家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应对P2P无抵押小额贷款加强监管,杜绝引诱消费之风。与此同时,用户也应提高风险意识。即使是已经实现银行存管的正规P2P平台,也不意味着投资、借款全无风险。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互联多金融风险分析项目组负责人吴震:银行的存管可以检测到公司的运营状况,但是对于催收,或者是这种高额利息,或者是这个用户隐私,这不在银行的存款的管理负责范围内。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杨东:平台对个人信息隐私信息的保护问题,如果平台对个人这个信息暴露不当的话,要承担相应的赔偿和违约责任。甚至包括刑事责任。 专家表示,即使网贷平台声称资料是投资人给予,也不能完全免除责任。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