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pp的隐私困局,由百度“监听电话”事件引发的思考(2)
我们使用AppOps忽略请求就能够顺利进入App,使用过程中也没有功能受限。这不禁让人质疑强制提供设备ID的必要性和正当性。 同样对于用户的识别信息的处理,苹果有着不一样的方案和思路。 为了避免用户数据暴露用户隐私,苹果在2016年6月的WWDC 大会上提出Differential Privacy 差分隐私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个人信息从自己的终端发出之前随机添加信息,使得你发出去的信息无法与你个人真实信息对应,避免个人隐私暴露。这项技术的目的就是把用户作为一个整体研究用户行为,而非一个个的个体,之所以提出这项技术,也是希望在收集数据的同时避免泄露身份信息。 另一方面,大规模收集用户数据一旦遭受网络攻击后果不堪设想。这一点即便是大企业也未能幸免。在过去一年大大小小的数据泄漏事件中,我们看到了不少知名大企业的身影。 互联网巨头 Yahoo 数据泄漏:10亿账号的用户姓名、生日、邮箱地址、密码、电话、安全问题和答案全被泄露 美国三大信贷之一 Equifax 数据泄漏:超过 1.43 亿的美国用户数据泄漏,包括姓名,社保号码,出生日期,地址,及驾驶证信息;20.9 万用户的信用卡号,以及部分英国和加拿大用户信息。 移动出行 Uber 数据泄漏:5700 万乘客用户信息泄漏,5万名司机信息泄露。 我们怎么应对? 面对这些隐私收集器,我们能做的其实并不多,在此提供两种针对非root手机的解决方案: 首先是使用前面提到的AppOps忽略相应的权限,AppOps可以在没有Root的情况下使用,但是需要在每次开机后连接电脑用adb授予相应权限。如果你的手机已经root就不用连接电脑授权。 第二款应用名为APK Permission Remover,同样不需要root,原理是删除apk包内相应权限后重新打包,由于数字签名与官方不同,这样打包后的应用无法更新,并且只对部分应用有效。 对于root后的手机,选择的余地就更多了,各类权限限制工具都是可能的方案。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无论是阿里的账单事件,腾讯的聊天记录事件,还是百度的监听电话事件,今年年初的三起事件无一例外都围绕着隐私这个话题,随着网民意识的不断提高,保护隐私会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而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安分开发才是正道。 参考来源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18-01-05/doc-ifyqincu3906971.shtml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630373/answer/121948161 http://tech.sina.com.cn/t/2017-06-03/doc-ifyfuzmy1562632.shtml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08832 http://www.freebuf.com/articles/terminal/127510.html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