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的个人隐私翻个底朝天的7种方法(2)
科技巨头苹果、谷歌和Facebook,还有Affectiva之类专业初创公司,都已经开始分析用户的社交媒体发布内容来衡量用户发布当时的情绪了。2014年的一份研究中,Facebook用机器学习基于情绪性内容为社交媒体帖子进行了分类,发现正面和负面内容都具有传染性,情绪可通过社交媒体广为传播。 苹果和谷歌也在找寻检测并利用情绪的方法。在2016年收购了Emotient公司的苹果,在其Animoji和 Face ID 中运用情绪跟踪技术来捕捉并分类面部表情。谷歌则用情绪识别来分类图像,并在其 Cloud Vision API 中为开发者提供该技术。 市场营销人员期待将来会出现能自动侦测消费者挑选商品时情绪状态的技术,一些技术人员则认为情绪敏感的机器(比如能感知驾驶员路怒倾向的汽车)才是未来发展方向。比如说,MIT孵化的初创公司Affectiva,为大量应用程序分析了650万张人脸以检测情绪。 7. 位置轨迹 通过大多数人都随身携带的设备——智能手机,用户的地理位置变化轨迹可以很容易地被记录下来。只要智能手机连接上基站网络,其信息就在蜂窝提供商那里挂了个号。2011年,德国一位政治家从其电信提供商处获得了他的位置追踪数据,描绘出了他在6个月时间范围内的活动轨迹。 其他App也可能会收集用户的位置信息,无论这些信息它需不需要。 而且,公司企业还会用其他方式收集消费者的位置信息。比如说,司法机构和公司企业就会用自动牌照识别系统(ALPR)来追踪套牌车。 总的说来,ALPR数据可以描绘出驾驶员的生活轨迹,甚至触及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保护的那些活动。因为哪儿哪儿都用得到车牌,ALPR用于跟踪记录大量普通民众的行动就有点烦人了,毕竟绝大多人都与犯罪无关。 EZPass和其他自动收费装置也会记录下用户的位置。10月份,调查发现,纽约市交通局利用EZPass脉冲转发器跟踪曼哈顿的交流状态。 当前数据经济大环境和消费者隐私保护立法的欠缺,导致了数据收集市场的混乱,公司企业纷纷创建诱骗性服务,吸引消费者交出自身数据的使用权,而且很多时候消费者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自己交出了什么。消费者和互联网公司之间需要有新的协议公约出现,即默认情况下保护用户隐私而非偏向广告商利益的新公约。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