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信任的六种错误领会
发布时间:2022-02-09 15:01 所属栏目:53 来源:互联网
导读:业界对零信任的关注与日俱增。IDG《2020年安全重点研究》中的数据表明,40%的受访者主动研究零信任技术,相比2019年的仅11%可谓是飙升;而18%的受访企业已经部署了零信任解决方案,这一比例是2018年8%的两倍还多。另有23%的受访者计划在未来一年里部署零信任
业界对零信任的关注与日俱增。IDG《2020年安全重点研究》中的数据表明,40%的受访者主动研究零信任技术,相比2019年的仅11%可谓是飙升;而18%的受访企业已经部署了零信任解决方案,这一比例是2018年8%的两倍还多。另有23%的受访者计划在未来一年里部署零信任。 但是最近,佛瑞斯特研究所分析师Steve Turner在与企业客户的对话中发现,“由于市场炒作盖过了理性的声音”,多达50%-70%的客户完全误解了零信任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关于零信任,目前普遍存在如下几种迷思和误解。 误解1:零信任解决的是技术问题 零信任解决的可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业务问题。Turner表示:“第一步就是坐下来好好理清自己想要解决哪些业务问题。” 提出零信任模型的前佛瑞斯特分析师John Kindervag也强调要重视业务成果,并建议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让业务部门也参与进来。“如果不了解公司的业务需求,怎么可能获得成功?” 误解2:零信任是一款产品或产品组合 很多人都误以为,只要部署了身份管理、访问控制和网络分隔,就顺理成章地成功实现了零信任。但托管安全服务提供商ON2IT网络安全战略高级副总裁Kindervag指出,事情并非如此简单,零信任不仅仅是一套产品或一组策略,“而是旨在阻止数据泄露的战略计划”。身为咨询公司埃森哲首席信息安全官,Kris Burkhardt则将零信任描述为用于构建安全技术环境的“一套原则”。 佛瑞斯特分析师Turner在与客户的交流中发现,有些客户虽然购买了号称能实现零信任的产品,但这些产品“丝毫没有改变他们的安全方法”:公司依然未分类数据,也没有识别关键资产或改变网络流;员工、供应商和承包商也仍旧拥有过多的权限。 误解3:零信任意味着不信任公司员工 Kindervag解释道,零信任方法并不是为了让系统可信,而是要从IT系统中消除信任的概念。“信任就是个漏洞,数据泄露事件之所以会发生,往往是系统中的信任遭到了利用。我们并不是要让系统变得可信。” 误解4:零信任难以实现 Kindervag对零信任难以实现的想法嗤之以鼻。“这不过是不想你这么做的人生造出来的谣言而已,因为零信任会干掉他们的深度防御模型。”Kindervag认为,零信任并不复杂,而且显然没有公司现行的安全方法那么昂贵——这还是在没考虑数据泄露事件成本的情况下。 误解5:通往零信任的正确道路只有一条 Turner表示,随着时间推移,出现了两条开启零信任旅程的道路:从安全侧出发和从身份管理侧出发。有些公司从身份管理入手,迅速部署多因素身份验证措施,“简单快速地直通罗马”。 另一些公司则采取以网络为中心的方法,先进行略有点难度的微分隔。 误解6:部署SASE就意味着拥有了零信任 作为将安全控制置于云端的服务,安全访问服务边缘(SASE)最近成为了迈向零信任的流行方式。然而,Turner指出,很多公司在新冠疫情初期的一片混乱中匆忙上马SASE,不过是为了解决员工居家办公的迫切问题而已。 SASE可以解决边缘位置的零信任问题,但随着员工回到办公场所,公司就会意识到自己仍在按照传统的边界安全概念运作。Turner表示:“SASE解决方案本就不是为混合模式而生的。现在公司应该从头开始,将零信任作为全面战略在整个公司范围内铺开。” (编辑:ASP站长网) |
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