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做购物中心 盒马能拼过宜家和诚品吗?(2)
Q萌版盒马公仔随处可见,每个都是打卡点;蓝色外套的盒马拣货员楼上楼下穿梭于商铺间。 原来的盒马app,扩容为盒马里app,“购物中心内近半商品/服务可在这里购买”。 买下晚餐食材之余,顺手将件优衣库T恤扔进购物车;周末姐妹轰趴时,在盒马里买上几杯奈雪的茶,一起快递到家的,可能还有河狸家美甲服务师……这些都是盒马里的最日常。 品牌基因外,流量自信是盒马这些品牌跨界做购物中心的另一动因。 盒马里和亲橙里、京东超级体验店,都背靠巨大的流量池。至2019年Q2,阿里的天猫、淘宝年度活跃用户数已达6.74亿,京东则为3.21亿。而宜家、诚品、无印良品等品牌,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有大量忠实客群。 对它们而言,跨界做购物中心,本质上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可最大程度地赚取用户的时间,探寻增量的可能。 以诚品为代表的“标杆零售品牌”,则突破了购物中心主力店这一传统角色限制。以自身IP造一座mall,自己引流聚客,再向次主力店、非主力店分发流量。 以盒马里为代表的“互联网”派,意在把原本线上相对分散、碎片的流量,做线下承接,延长用户停留时间。反过来,也可以为线上获取增量。 据介绍,首家盒马里的培育期仅需半年,是一般传统社区mall的1/5。盒马积攒的大流量,是盒马里的底座。把不同的客流,分层导给不同的商家。试营业间,6个亲子商家成交订单1000个。 “线下商业最大的价值是,巨大的低成本流量。盒马里希望把线下的流量,都变成盒马的线上流量。但前提是双赢的。我们向岁宝承诺,一定要保证线下人气比以前好”,侯毅笑着说。 基于IP、流量这两大优势,多数品牌进行购物中心化尝试时,会以自持物业的方式进行。据商业地产头条统计,截至2020年已开业或即将开业的14个跨界项目,50%是自持,25%为租赁。其中,94%项目选址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 来源/公开资料 制图/商业地产头条 但“自持”的成本不低,且扩张慢。苏州诚品所在的金鸡湖翠园路南地块,2010年初始拿地价为3717元/平,按照常用经济测算方式计算出诚品项目共投入20.48亿元左右。而在拿地近五年后,这个项目才开出来了。 另一方面,当下土地资源日渐稀缺、商业地产发展过度饱和,要想找到一宗合适的地块,已经很难。 对此,侯毅也有着自己的判断,“今天中国的mall普遍很‘惨烈’,严重过剩饱和,大部分都亏损,30%濒临倒闭。” 彻底改变mall的体验,这是侯毅与盒马里的宣言。而其瞄准的扩张路径,不是自建自持,而是存量改造。 20多年的发展,中国商业地产圈沉淀了大量老旧低效项目,亟待输入新鲜血液。而城市更新热潮的兴起,是商业存量改造的另一主要推力——政府支持将经营困难的传统百货、老旧工业厂区变身为“综合性新兴消费载体”。 盒马里捕捉到了机会,但这并不是一门躺赚的生意。侯毅甚至坦言“更难”。因为一个全新的mall,做不起来就做不起来,“老mall原本有2000万销售,别改得比以前还少”。 的确,改造传统商业,搭起建筑外壳骨架,只是第一步。往后考验的则是品牌资源甄选组合能力、运营能力。 从盒马到盒马里,从商超到购物中心,招商逻辑大变。原来招的是一个个小档口,而现在是一个个店铺。两者的招商难度,不在同一level。想要取巧,可像亲橙里那样,以“淘品牌”为主。 但盒马里现场几乎不见“淘品牌”,都是优衣库、奈雪、华为、KFC、六福珠宝、万宁这类传统购物中心熟面孔。虽谈不上“亮点”,但招商难度并不低,“过程不容易”。 首先,物理空间局限,总共才2万多平方米。1000平的优衣库“破格”入驻,是老蔡侯毅亲自谈下来的。优衣库的迟疑,主要是因为购物中心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没有人做过,有很多不确定性。 多次沟通后,优衣库决定用小型社区门店搭配盒马线上运营的方式,尝试探寻增量。 新模式带来的阻力,还不止于此。据盒马方面介绍,此次进驻盒马里的一些商家,线上运营的经验几乎为零。因为盒马里必须调配人力,手把手从零开始训练,甚至包括基础的商品建档、审核到图片美工。 另外,为购物中心内的所有商家做集体配送,需要加大配送投入成本。 无法预知的结果,无法判断的方向,今日聚光灯下的盒马里会趟出一条怎样的路子,侯毅一再表示“心里没底”。“要经过半年至一年不断的调整、试探,线上订单达到30-50%才考虑什么模式最佳。” 盒马大步跨界造mall,野心不小,但现实阻力重重。“未来,盒马里还会有很多坡要爬”。 唯一可确定是,盒马里会继续走下去。“可能接下来很快能看到第二个盒马里。”(来源:商业地产头条 文/米娅 卢致珍)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