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ASP站长网(Aspzz.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热搜: 手机 数据 公司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数据 > 正文

实现R4和NGN完美互通

发布时间:2017-01-05 21:53 所属栏目:125 来源:协议分析网
导读:R4核心网和固定NGN都是基于软交换架构的网络系统,呼叫控制和承载分离在呼叫服务器和媒体网关两个网元实体上实现,这两个系统具有非常类似的网络结构。基于这样的软交换架构的网络,可实现业务和控制设备集中提供、集中管理,以降低运维成本。 由于长期以来移

 R4核心网和固定NGN都是基于软交换架构的网络系统,呼叫控制和承载分离在呼叫服务器和媒体网关两个网元实体上实现,这两个系统具有非常类似的网络结构。基于这样的软交换架构的网络,可实现业务和控制设备集中提供、集中管理,以降低运维成本。

  由于长期以来移动网和固定网作为两张网络各自相对独立的发展和演进,也形成了基于R4的软交换核心网和固定NGN网络采用的标准有所不同。对于同时拥有移动和固定业务运营牌照的运营商来说,建设两个网络架构非常相似却又相互独立的核心网不利于网络统一管理和融合业务的提供,且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重复投资。从下一代网络发展的趋势看来,网络在业务层、控制层以及传送层的融合是网络发展的目标,将来不同网络的差异仅仅在接入层屏蔽;但要达到这样的最终目标还需要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可将系统的融合分两步实现:第一步实现两张网络的互通;第二步实现两张网络的融合。而在现阶段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两网互通的问题,本文将以已有固定NGN网络的固网运营商为例,假设其获得3G牌照后,就R4核心网和NGN互通解决方案展开分析

  互通解决方案

  软交换与移动3G网络的区别,简略的用下表做对比描述:

  R4软交换与固定软交换网络互通有两种方式:一是背靠背方式。基于TDMNo.7信令,通过窄带网络实现互通。背靠背互通方案成熟,实施简单,两张网络独自建设,互不影响。但不利于NGN业务发展需要,尤其是无法开展网络融合性业务,不能适应网络转型和未来业务竞争需要。二是采用直接IP网络互通方式。基于IP实现互通,可逐步实现两网融合,是R4软交换与固定软交换网络互通的正确选择。

  基于IP直接互通涉及到信令层面互通及承载层面互通。承载网的互通主要考虑两网在运营商数据网上的VPN规划。如果各自规划独立的MPLSVPN,则两网承载层面互通在路由组织上将会十分复杂。

  由于R4软交换与固定软交换网络均为电信自主经营网络,两网在核心网层面对外是完全封闭的,因此两网承载网采用统一规划,采用统一的VPN承载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信令层面互通可以采用多种互通模式,包括:

  1)独立长途信令转接网、统一关口局,固定软交换本地网和移动3G本地网信令媒体层面直接互通融合;
   2)独立长途信令转接网、统一关口局,固定软交换本地网和移动3G本地网信令媒体层面通过统一软交换关口局实现互通;
  3)统一长途信令转接网、统一关口局,固定软交换本地网和移动3G本地网信令媒体层面直接互通融合。
  4)统一长途信令转接网、统一关口局,固定软交换本地网和移动3G本地网信令媒体层面通过统一软交换关口局实现互通。

  固定软交换网和移动3G网络互通融合分为两个层面:长途信令汇接层面和本地网,从网络运营成本及长远发展考虑,固定软交换长途网和移动3G在长途网最佳选择是采用统一的长途信令转接网。本地网可以采用直接互通或通过IP宽带关口实现互通。

  固定软交换网和移动3G网络在国际关口局和本地关口局走向融合,可采用统一的综合关口局实现。

  以下重点分析在统一长途信令转接网、统一关口局模式下的互通方案。

  信令媒体基于IP直接互通

  统一长途信令转接网、统一关口局,固定软交换本地网和移动3G本地网信令媒体层面直接互通融合。

  省际和国际网络互通组织:

  固定软交换网与移动3G采用统一长途信令转接网,对软交换DC1长途转接TSS进行功能升级支持移动软交换功能,包括支持:BICC协议、NBUP、CAMEL3等协议,完成移动3G长途业务信令转接和移动路由翻译(漫游号码与MSCServerIP地址间映射)功能。

  TSS通过BICC协议实现和各省移动本地软交换VMSCServer互通;通过SIP-I实现与各省软交换本地网VSS互通。TSS通过SIP-I协议实现与国际关口软交换IGSS互通。

  升级国际关口局软交换,要求支持BICC、NBUP、CAMEL3等协议,升级国际局网关设备IGW,要求支持G.711/G.729/G.723/AMR/H.263等语音及视频编码算法,实现固网与移动网间IP媒体流的互通。

  省网本地网间互通组织:

  省内大区本地固定软交换VSS与本地移动软交换VMSCServer通过SIP-I直接实现互通,要求VMSCServer支持SIP-I协议。VSS根据号码分析判断是否为移动3G用户,如是,则将出局路由指向本地VMSCServer,通过SIP-I将呼叫消息的封装或映射,送达VMSCServer。反之亦然。

  媒体流实现TG(或AG)到MGW的直接互通,要求新建的移动本地网MGW支持G.711/G.729/G.723语音压缩编码,同时支持H.263视频业务端口切换以实现两网视频业务互通。

  固定软交换大区本地网和移动3G大区本地网统一建设综合关口局与其他网实现互联互通。综合关口局GSS/GMSC(可通过已有软交换本地网关口局升级实现)通过SIP-I协议实现与VSS互通,通过BICC协议实现与VMSCServer互通。

  GSS/GMSC一般集中设置在省会中心统一实现对省内各大区关口网关的控制。

  综合关口局网关GMGW设置在各大区本地网边缘,GMGW支持G.711/G.729/G.723/AMR语音压缩编码,同时支持H.263视频业务端口切换以实现与其他网络(软交换网、移动3G网、H.323网)等视频业务媒体互通。

  此方案是互通较理想的模式,但是对移动3G网络核心网设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移动3GR4核心网元设备增加支持固网应用协议,如VMSCServer支持SIP-I协议,MGW支持G.711/G.729/G.723语音压缩编码,同时支持H.263视频业务端口切换。

  信令媒体基于IP间接互通

  统一长途信令转接网、统一关口局,固定软交换本地网和移动3G本地网信令媒体层面通过统一综合关口局实现互通。

  省际和国际网络互通组织:

  方案二中,省际和国际网络互通组织与方案一基本一致。固定软交换网与移动3G采用统一长途信令转接网,对软交换DC1长途转接TSS进行功能升级支持移动软交换功能,包括支持:BICC协议、UPNS、CAMEL3等协议,完成移动3G长途业务信令转接和移动路由翻译(漫游号码与MSCServerIP地址间映射)功能。

  省网本地网间互通组织:

  省内大区本地固定软交换VSS与大区本地移动软交换VMSCServer通过GSS/GMSC关口软交换实现互通,省内大区本地固定软交换VSS与GSS/GMSC关口软交换通过SIP-I实现互连,GSS/GMSC关口软交换与移动软交换VMSCServer通过BICC协议实现互通,GSS/GMSC实现SIP-I与BICC协议的消息映射。

  媒体流互通通过关口局网关IGW实现转换。TG(或AG)到IGW通过G.711/G.729/G.723语音压缩编码格式实现媒体连接,关口局网关IGW支持G.711/G.729/G.723语音压缩编码格式到AMR格式转换,通过AMR格式,实现与移动3G本地网MGW媒体互通。关口局网关IGW同时支持H.263视频业务端口切换以实现两网视频业务互通。

  GSS/GMSC一般集中设置在省会中心统一实现对省内各大区关口网关的控制。综合关口局网关GMGW设置在各大区本地网边缘。统一综合关口局还要实现与其他网实现互联互通。

  此方案中,GSS/GMSC可以采用与TSS合一模式建设,这样可以简化全网路由结构,同时节省网络建设和运营管理成本。

  此方案的优势是不需对软交换本地网及移动3G本地网核心设备提出额外功能要求,两网互通通过综合关口局实现,只需对综合关口局提出互通功能要求即可。缺点是互通路由较方案一复杂,同时增加关口局投资。

 

文章转载地址:http://www.cnpaf.net/Class/otherprotocol/0610917414685868890.html

(编辑:ASP站长网)

    网友评论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