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赋能产业发展,谋定而后动为不二法门(2)
然而,“大数据”作为比“共享”更为前沿和更具科技性的概念,其应用成果会比传统超前很多,尤其在行业对应的理念未跟上之时,大众的心理接受过程会非常漫长。于是,大数据行业的马太效应会比“共享单车”此类普通的功能型产品(立等可用,无尝试成本)阙值更高,虹吸效率更低。 同样是C端产品,To C的大数据产品难以采用从零开始的用户策略。如果以B端为温床,反而更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带来利润。我们也能看到,无论是量子、Inside、软件级别的平台级产品等等,都是非常重视2B,其应用完全是基于企业客户开发出来的。 事实上,各类大数据to B服务都已在中国初具规模,比如中译语通开创性地发布了一款企业级机器翻译产品MerCube,接下来的产品体系也在B端进行了布局;14年成立的数创企业DataHunter也在为中小企业提供部分产品上取得了成绩。 三.谋定而后动才是大数据赋能产业发展的不二法门 1、 行业需要的是结构化数据 于B端而言,比起非结构化数据(数据结构不规则,没有预定义的数据模型),结构化数据会更有价值。以金融行业为例,除了数据丰富度外,具有数据筛选、智能算法等功能的产品才是具有高效价比的。所以,数创企业在技术研发过程中,花在核心算法上的精力产出不一定比花在数据上低。 比如中译语通在产品上的打法就是将海量的数据进行结构化,“在任何一个时间节点,对于每一笔交易逐级关系、竞争对手的关系,都可以挖掘出来”,进而可以向任何垂直行业变现。此外,还有Crux Informatics“只专注于处理非结构化数据”,极光“全面赋能移动大数据,帮助金融行业提高运营效率。“ 这就意味着大数据行业里拥有闭环和数据的公司会首先跑通。 2、 产品投放之前需要数据追溯避免版权问题 在大数据创业机会的背后,依然存在着难以规避的版权风险。数据来源于何处?数据究竟是真还是假?这是大数据产品投入市场之前必须要考虑的。没有完全成熟、充分准备的产品会被市场排斥,面对大数据收集的“通病”——版权,只有追溯版权来源的成熟产品才能避免用户的抵触情绪。 极光大数据就因为数据来源、数据隐私监管趋势收紧等方面愈发承压;中译语通则采用了数据追溯的办法,去标注每条视频当中的细节、内容,为每个数据打上标签,追溯到版权并进行战略签约以及购买。 目前,仍是有不少数据企业打版权的“擦边球”,面对这类问题,除了相关部门要完善这些行政管理条规,数创企业自身也应该在最大程度上规避这种风险,在整个行业内开始杜绝这种风气。 结论: 总之,在如今这个智能时代,大数据必定会扮演着重要的驱动角色,即使目前没有颠覆性的产品,大数据的价值是无法被否定的。在未来市场更趋成熟的时候,大数据将会与更多产业进行紧密结合,为投资者们创造更多的效益与价值。而在这之前,数创企业应该基于大数据的发展特性与市场现实,找到大数据最佳的应用渠道。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