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成出行利器,手机能查车厢人数(2)
直到现在,陈施承还清晰地记得,几年前只要有一个新的住宅小区交付,他就要带队前往观察入住人数,以确定是否需要公交接驳。“我们就会晚上到小区周边,目测小区的亮灯情况,如果是七八点钟,就看客厅的灯,再晚一点就看卧室的灯;白天就空调外机的安装情况,但是看空调马上不灵了,现在都精装修了,空调都装完了,那就只能在晴天的时候看多少人晾衣服,来估测有多少客流需求。这个办法看起来土,但是这么多年来一直沿用,准确性还可以,只是耗时太长,效率不高。” 陈施承感慨。 那时,规划一条新线至少需要3个月的前期调查与准备时间,后续还需八九个月的时间来收集多方意见,完善线路走向,总共算下来要近一年时间;而现在,345路的设计在一个月内即完成。 上海地铁站的工作人员林宇印象最深的则是去年春运。“早上四五点我把门打开的瞬间,大概有六千个人已经在门口等着了。他们进来以后,又要人工售票,还要找钱,有多麻烦可想而知。今年有了这个(metro大都会)以后,他们在门口就可以下载、认证好,一进来就可以用,肯定会方便、顺利很多。” 而他们都认可的是,在沪杭两市智慧出行背后,除了上海地铁与杭州公交本身的信息化探索,蚂蚁金服提供的技术帮助也发挥了关键作用。例如,双离线二维码支付技术,保证了乘客在闸机、手机双离线的情况下0.3秒内刷卡乘车;风险大脑和mPaaS平台可以增强相关系统的风险防控能力及稳定性等。 在未来,通过蚂蚁金服的技术支持,出行的智慧程度仍将继续提高。例如,公交车线路走向、站点设置、车辆排班发车精细化的提升,车辆的配置将更精准,发车时间更合理。此外,当公交车经过某品牌商店时,或许可以向乘客发放优惠券以吸引消费,甚至根据乘客的乘车习惯给予差异化优惠,给与乘客更多个性化选择,也让参与各方的商业化想象空间不断扩大。 横向来看,通过蚂蚁金服的联结,长三角公共交通一体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2018年6月1日,支付宝与上海地铁、南京地铁、杭州地铁、合肥地铁共同签订合作意向书,将在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指导下,在四城地铁建设区域一体化结算平台, 实现扫码过闸便民应用的互联互通、跨区结算。未来,这四个城市的老百姓出门去对方的城市坐地铁,不需要反复买卡、安装新的APP,只要用自己城市的乘车码,就能在四地扫码进站。 截至2018年9月,接入支付宝扫码乘公交的城市突破120个,而这个数字还在继续上升。未来,或许在公共交通层面,全国人民能够率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亲如一家。 相关阅读: 如何选择最适合你的大数据平台,有这一篇就够了 治小微金融获客风控老毛病,大数据+区块链开出新药方 科学家利用大数据居然做了这件怪事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