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企业运行的底层逻辑思考
发布时间:2021-11-23 09:15 所属栏目:125 来源:互联网
导读:制造企业的物料流动是显而易见的,也是与数字化的数据和信息的交互联动的根本。对于制造运行,正确的看待应该是从动态的角度来看才是可以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经常表征制造企业的数据特点是多源异构和时空耦合,其实对物料来说又何尝不是。 ERP当中的MRP
制造企业的物料流动是显而易见的,也是与数字化的数据和信息的交互联动的根本。对于制造运行,正确的看待应该是从动态的角度来看才是可以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经常表征制造企业的数据特点是多源异构和时空耦合,其实对物料来说又何尝不是。 ERP当中的MRP是以物料为主逻辑,时间是处于次要或第二逻辑的一种管理模式,因为其中所涉及的关键提前期的粗略提供或缺少底层支撑,就使得MRP这种方式更多的是一种偏静态而非动态的特点。 而目前APS这是一种典型的以时间为主逻辑,以物料关系为次逻辑的一种运行方式。 不管是物料逻辑还是时间逻辑,其本质的目的都是建立实物与信息乃至是关于制造要素的关联关系,所谓的流动只是这个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种。而这种关联关系典型的具有时空耦合的特点,并且是多元异构的。 我们对于复杂问题的解决,很多时候会追求将所有的东西,能够以某种形式或特点统一的表达或者描述。黑格尔说:“建筑是凝固的音符,音乐是流动的建筑”。任何5M1E制造要素包括物料,都是具有时间维度的表征。物料的状态转化是需要时间的,物料的呆滞是由时间衡量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时间是一种更为底层和基础以及重要的制造要素,现有的制造运行理论在这个方面的认识其实存在着很大问题的。 从表达各种指制造要素之间关系的角度来说,时间主线是一个非常好的维度,不同的制造要素有不同的时间轴线(典型的APS当中关于制造资源时间轴线其实就是这个含义),当然这是一种结果的呈现,而为了得到这个结果,我们就需要建立制造要素或某种封装下的运行过程当中的各种关联关系。传统的制造BOM、订单主线、工艺流程主线,以及非传统的数据中台、流程中台乃至MBSE、数字主线、工业互联网的微服务架构及互操作机制等在其中都是某种程度的梳理和表达。 传统的或者非传统的这些梳理和表达,其实都是偏重于主观或者集中控制模式的。当我们走向统一的时间维度关联的时候,按照对立与统一以及否定之否定的哲学规律,我们其实应该进一步思考再下一代的形式,而这种思考的思想来源从这几年偏重技术而理论视野狭窄的智能制造里面是找不到的,而应该从最初CIMS兴起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先进制造思想当中汲取灵感,甚至应该清晰深刻的认识到制造发展历史脉络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提的出来。 (编辑:ASP站长网) |
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