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ASP站长网(Aspzz.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热搜: 重新 试卷 文件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数据 > 正文

运营数据分析,怎么办才有深度

发布时间:2021-12-18 10:31 所属栏目:125 来源:互联网
导读:做分析不能光罗列数字,要有有深度的结论! 这是很多公司对数据分析师的要求。然而到底怎么做才有深度?除了罗列购买人数、购买率等数据,到底还能分析啥?今天结合运营的例子,具体讲解下。 单纯地打折,导致的结果就是经营盘子越做越小,销量可能维持在一定水
“做分析不能光罗列数字,要有有深度的结论!”
 
这是很多公司对数据分析师的要求。然而到底怎么做才有深度?除了罗列购买人数、购买率等数据,到底还能分析啥?今天结合运营的例子,具体讲解下。
 
单纯地打折,导致的结果就是经营盘子越做越小,销量可能维持在一定水平,但总利润是越来越低的。
 
如果数据分析师不懂得背后的运营逻辑,只是单纯陈列数据的话,那么就会啰嗦一堆:“购买客户数XX人,购买金额XX万,较上月下跌x%……”
 
但这些都仅仅是现象陈述,这里的深度问题是:手段粗暴,缺少引流。如果一个企业的运营只会这么干,那历次打折叠加的效果更明显(如下图)。
 
但注意,当策略有了组合的时候,就会有叠加效应,因此引出三个更深层的话题:
 
1.单个策略执行是否有效
2.两个策略之间,是否有衔接
3.整个策略组合,成本是否失控
这三个问题是由小到大,逐层解决的。
 
03单个策略优化
以获取新用户举例,设想一种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新用户首单1元买商品。优惠力度大,简单粗暴,作为顾客的话我们人人喜欢。
 
但是站在运营角度,这么简单的活动,都至少有五个部分组成(如下图)。
 
这里能反映出很多更深层的问题:
 
1.单一活动,没有做过优化
 
2.做优化毫无章法,无法有效积累经验
 
3.做优化仅仅优化某个部分,放弃其他动作
 
简单来说:运营自己没有本事做,瞎胡乱改,东抄抄西抄抄。如果这种状态也能出业绩,那就只能证明:大环境真的很好。如果没有出也是理所当然的。
 
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优化了若干版本以后,发现:一个渠道的新用户数/转化率是有上限的,至少在目前的文案创作能力+商品+优惠政策下,是有最大限额的。
 
如果能证明这一点,也能得出一个更深层结论:需要新开渠道,支持更大的业务目标。这样的结论,也能避免数据分析师被人揪着不停地问:“为啥就分析不出更多优化点了”——它可能真的就只有这么多。
 
04两个策略衔接
还拿上边的例子,当新用户完成首单以后,已经有了注册信息和首次交易数据,就能做更多分析,也能导出更多策略。
 
注意,在运营角度,这里的很多策略是固定可做的,根本不需要做分析也知道能做,数据分析支持的,仅仅具体的做法以及数量(如下图)。
 
 各部门各自为战,拉新、复购、高价会员一个小组一套策略,营销费用疯狂燃烧。
 
最简单的例子:负责拉新的部门为了自己的考核数据好看,在拉新的时候多塞了几张优惠券,优惠券又有3个月有效期。结果等第三个月负责复购的部门来做活动的时候,用户莫名其妙又多拿了几张券。
 
最后的结果,要么是羊毛党把券都用掉,薅个痛快。要么就是用户挑了优惠最大的券用,总之,得有个部门郁闷:“为啥我的券没人用??”
 
这些问题,在单一的活动复盘里很难讲清楚,但把所有活动围绕活动编织成策略组,就看得很清楚。能及时发现活动间堆叠,能基于每个用户计算清楚到底投放成本去到多少(如下图)。
 
要在哪里接触到他?
要投什么商品吸引他?
要几点几分推信息?
推送了他不点击咋办?
你确定推的文案他看得懂?
对手搞了更大力度优惠,又怎么办?
 
这些一系列的问题,都不是靠着一个数据模型预测出来的,而是先要把运营策略梳理清楚,编制分组,理清内部逻辑,才能结合数据,发现盲点,从而找到更深层的原因。

(编辑:ASP站长网)

    网友评论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