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ASP站长网(Aspzz.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热搜: 重新 试卷 文件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数据 > 正文

机器人重塑人类生活 冲击就业与婚姻模式

发布时间:2021-12-27 09:04 所属栏目:125 来源:互联网
导读:科幻小说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1950年在他的短篇小说集《我,机器人》中描绘的景象越来越接近成为现实:机器人在很多领域超越了人类,且早已开始大幅改变人类的生活和未来但未来究竟会怎样? 机器人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似乎显而易见:机器淘汰人类的工作岗位。早在1
科幻小说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1950年在他的短篇小说集《我,机器人》中描绘的景象越来越接近成为现实:机器人在很多领域超越了人类,且早已开始大幅改变人类的生活和未来——但未来究竟会怎样?
 
机器人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似乎显而易见:机器淘汰人类的工作岗位。早在19世纪初,出于对失业的恐惧,被称为勒德分子的暴动工人冲进英格兰的工厂,捣毁了纺织机器。但这个简单的逻辑并不完全正确,因为机器同时也为那些设计、建造和维护它们的人创造了新的工作岗位。也就是说,工作岗位并没有消失,只是发生了改变。但这样一来,技术进步就引发了分配问题,因为那些由于技术进步而失业的人并未得到新的就业岗位。
 
原因主要在于设计、建造和维护机器需要特定的技能:在勒德分子暴动时期,机器承担的主要是简单的工作,这些工作只需依靠未经培训的工人就能完成。在低技能工人失业的同时,机器给能够管理它们的高技能工人创造了新岗位。最受影响的应该是汽车业等制造行业,机器人在这些行业能得到很好的应用。自动化过程中的输家主要是“蓝领”。
 
改变人类生活
 
这一事态进展不仅导致非技术工人失业,还提高了高技能人员的薪资,进而扩大了工资差距。然而,仅从就业市场的角度来预测技术进步的影响还不够。就像在阿西莫夫的书里一样,技术进步在现实中也给人类造成许多深远的影响。经济学家马西莫·阿内利、奥塞亚·琼泰拉和卢卡·斯泰拉预测,除工作之外,机器人也将改变人类的生活。他们认为,机器人对男性而言是一个特殊的挑战:机器人被越发广泛地使用对男性的工作岗位和收入构成的威胁尤其大,因为由机器人取代的工业劳动岗位一般是由男性占据的,而新岗位则主要出现在性别比例更均衡的服务业。我们甚至可以推测,在许多这类新岗位上,女性更具相对优势,这提高了她们在就业市场上的地位。
 
这一事态进展造成的影响不限于就业市场:所谓的“性别工资差距”、即男性和女性的收入差距也会因此缩小。具体而言,如果机器人的使用增加1个标准差,那么男性和女性的收入差距就会下降4.2%,就业市场参与度的差距也会下降2.1%。因此,相对而言,机器人的使用意味着,男性工资下降和女性就业市场参与度上升。
 
威胁婚姻模式
 
但这还不是结局。这一事态进展也对个人生活产生影响:如果男女薪资差距缩小,女性的就业市场参与度提高,那么男性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就会下降,进而影响婚姻市场。按照传统婚姻模式,男性为家庭带来收入,女性则做家务、照顾家人。而从经济角度看,现在的婚姻对女性的吸引力已不如从前,因为夫妻双方的收入差距越小,这种分工带来的好处就越少。简而言之,如果女性能获得和丈夫一样的收入,那么传统婚姻模式就不再具备吸引力。
 
从社会学角度看,男女收入差距缩小将导致男性地位下降。而女性职场参与度上升以及随之而来的薪资上涨则赋予了女性在婚姻中更强势的谈判地位,因为这让她们在心存疑虑时能更好地承受离婚的后果。可以这样说:机器人降低了婚姻对女性的吸引力,因为它缩小了两性薪资差距,并相对改善了女性的就业环境。
 
事实上,阿内利、琼泰拉和斯泰拉的确发现了机器人不利于传统婚姻模式的证据:在使用机器人较多的地区,结婚率有所下降,而离婚率和非婚同居的比例却在上升;婚生子女的数量下降,非婚生子女的数量增加。此外,在大规模使用机器人的地区,与受过良好教育的男性共同生活的女性比例也较高。说得夸张一点,机器人让受过良好教育的男性在婚姻市场上拥有更多机会,而非技术工人却要做好“打光棍”的准备。
 
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定律”中的第一条规定,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但机器人无法为自己的存在造成的后果负责,这些必须由人类一力承担,机器人帮不上忙。
 
影响就业市场
 
另据西班牙《世界报》网站11月16日报道,机器人行业的进步在人类中普遍引发了矛盾的看法。一方面,技术被视为助力,但另一方面,机器及其能力也会引发一定的怀疑。
 
这种不安全感产生的原因并不是很多人认为机器人可以像在阿西莫夫小说中那样反抗并试图消灭人类,而是这些人认为自己的饭碗因机器人面临风险。这一点反映在西班牙科学技术基金会今年7月发布的一项宏观调查结果中。当被问及劳动力市场上机器人化和人工智能应用的风险收益比时,34%的人表示利大于弊,而53%的人持相反观点,双方各有理由。
 
据世界经济论坛估计,随着机器人的加入,到2025年,工作自动化将消灭8500万个原有工作岗位,但反过来会创造9700万个新岗位。抵消后多出1200万个岗位,这原则上看起来是好事。“问题在于,现在正在自动化的工作岗位所淘汰的劳动者,无法承担新出现的工作。”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大学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科学教授塞嫩·巴罗解释说。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显示,机器人队伍将以越来越快的速度继续壮大。这将迫使许多劳动者重塑自我,特别是那些从事的工作与工业或物流关系最紧密的人,这两个领域的工作最容易自动化。
 
“最受影响的会是那些执行对生产过程影响很小的重复性任务(例如在工厂中运输零件)的人。”西班牙电话公司旗下科技企业的实验室和创新主管塞尔希奥·德洛斯桑托斯指出。
 
构建共存系统
 
尽管如此,德洛斯桑托斯相信机器人的到来定将催生出一个平衡的共存生态系统。他解释说:“相比抢走我们的工作,机器人的出现更多地将迫使我们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自我培训。但影响这一愿景的不只是机器人技术。数字化已为我们所有人的工作岗位和自身能力带来了变化。”
 
为了避免许多受“人工智能入侵”影响的人束手无策,持续在数字技能方面培训他们将非常重要。否则,那些被创造出来的工作就无法由最需要它们的人来承担,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人不具备适应这些工作所必需的知识。
 
塞嫩·巴罗还说:“培训,无论是在教育中心还是在公司开展,对于这些劳动者的再就业都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人们认为机器最多只会做物流或生产工作,但这种想法与现实相去甚远。塞嫩·巴罗举例说:“即使在像律师事务所这样的地方,他们也使用机器人来完成管理文件等工作,从而节省大量时间。”
 
因此,尽管人工智能在很多工作中永远不会取代人类,但自动化的触角将触及各行各业。一些是在遥远的未来,另一些则已成为现实。所有人无一例外都得适应这种新的工作生态系统,在其中或多或少需要与机器人共存。
 
走向未知明天
 
此外美国外交学者网站12月13日文章称,日本可以就美国、澳大利亚和西欧的未来将变成什么样子提供预览,除非这些国家采取有意义的措施,确保国家意义的衡量标准是其如何为公民创造有尊严的生活。
 
日本内阁府提出“社会5.0”倡议,它对这个社会作出如下定义:“这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它通过一个把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高度整合的系统,对经济的进步与社会问题的解决进行平衡。”既定目标是让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做到以下这一点的国家:构建一个任何人都可以过上充满活力的高质量生活的社会”。该倡议还指出,将通过“把先进技术融入不同的行业和社会活动中以及培育能创造新价值的创新”来实现这一目标。
 
在各类方案中,一以贯之的要素是技术解决方案,无论是自动驾驶车辆、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还是其他概念。显然,日本政府认为技术——在某种模糊和笼统的意义上——将是引领日本走向不确定未来的唯一可行途径。
 
日本需要自动驾驶的拖拉机、汽车和公共汽车,因为它很快将没有足够的人手来承担这些工作。家庭护理机器人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为缺少可以照顾卧床者的年轻且体格强壮的人员。日本未能全面地解决这些问题,这意味着它已经造成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种状况:一个国家的人口缩减,许多国民怀疑自己是否应该像前几代人那样参与社会生活,与此同时,所有人被要求接受的解决方案都与技术相关。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其他概念被作为解决方案提出来,但人们却对技术救世主的必要性是如何产生的,或者它所代表的可悲和具有危害性的未来置若罔闻。

(编辑:ASP站长网)

    网友评论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