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测罗技UE600vi入耳式和Galaxy S6 Edge成本是多少(2)
UE600不会像TF10那样的死板,高频也要比TF10更为开阔,整个高频显得比较舒展,但细节上仍然不时的会出现一些略显生硬的“动铁味”。UE600的声音相对比较开阔,比In-ear2的动态明显更好一些,中高频部分的密度相对更好,声音的力度也更强。与In-ear2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风格,而似乎更接近TF10,但又要比TF10松弛不少。难得的是,哪怕搭配iPod Classic、iPhone5这样中性,甚至高频有些过猛的音源时,UE600仍然保持很好的声音层次,并没有特别尖锐或者毛刺感出现。 中频表现:UE600的中频应该是老动铁的优势所在,不过我们认为在Soomal使用过的较早时期动铁耳机中,UE600的中频处理的不错,尤其是和TF10也是如此。UE600的中频明显要比In-ear2更为饱满,声音风格中性,但又不失柔和,动铁单元较低的失真保证了它在较大动态是中频和中高频非常均衡的衔接。人声的表现上比较结实,结像力较好,解析力与In-ear2比偏弱,动态要好于In-ear2。 总体来说,In-ear2的中频更加清秀,中高频部分尤其像动圈耳机那样有不错的细节表现,但它的声音就像它的身材那样,很难表现出大场面来,这非常不像传统动铁耳机特色。而UE600的中频不但声音动态好,更为均衡,而且在大动态时可以很好的承受大声压,有较好的瞬态,声音层次清晰有保证。难得的是,它要比TF10声音更开阔,更加容易在便携音源上有好的表现,而且声音更为松弛。缺点是解析力稍差,中低频部分略显死板。 低频表现:与中频表现声音风格类似,UE600的低频仍然表现出传统动铁耳机的特色,可以承受大声压,在便携音源品质有保证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在小耳塞中比较震撼的效果和动铁耳机擅长的不错的瞬态细节。从细节来说,它的低频细节显然没有VSD1或者W4R这类耳机丰富,甚至在它的低频上你也能偶尔听到一些铁皮味——那种有很好动态和控制力下细节缺乏很特别的声音质感。不过与In-ear2比,它又是另一种风格,In-ear2明显青秀,而UE600则更加均衡、中性,甚至有些气势。 总结 Soomal一直以来并不喜欢我们所说的“老动铁”的味道,因为音特美ER4、UE TF10甚至创新In-ear一代等。综合来看,那个时期动铁耳机的整体解析力偏差,但一直拥有不错的瞬态控制力,如果设计师愿意,完全可以把它搞成ER4那样的风格,一种失真很小却没有细节的声音。而UE600的确与TF10风格上有接近的地方,作为单单元产品,少了两个低音单元的UE600声音反而更为松弛、开阔,不像TF10那么死板和过于的厚重。UE600也变得非常容易驱动,在便携音源上可以获得不错的动态,这方面甚至稍优于In-ear2。 UE600的整体听感总体上细腻显得有些不足,不过中频舒展的风格,饱满的声音,中频与高频均衡的衔接,低频的瞬态表现方面,让这款耳机表现的和In-ear2[与UE700比同样适用]各有特色。UE600vm和UE600vi的声音表现相信是没有太大差别的,它们的只在线控功能上有所区别,价格却相差300元。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