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得有点狠! 哈啰欲做出行界的小米?
发布时间:2021-11-19 09:07 所属栏目:15 来源:互联网
导读:哈啰还是那个哈啰,哈啰早已不是那个哈啰。曾经硝烟弥漫的共享单车市场已物是人非,OFO从高处跌落,变成悲情英雄,摩拜卖于美团,选择高位退
哈啰还是那个哈啰,哈啰早已不是那个哈啰。曾经硝烟弥漫的共享单车市场已物是人非,OFO从高处跌落,变成“悲情英雄”,摩拜卖于美团,选择高位退场。唯独一直选择坚守的哈啰,反倒凭后发之势杀入了全新战场。 哈啰出行创始人、CEO杨磊曾坦言,“我习惯了打差牌,这样可以保持饥饿。”正是这种“饥饿感”,让哈啰不断猎食新业务。7个月前,哈啰电动车量产上市,其业务线由此从共享单车、顺风车、本地打车、生活服务平台扩展至两轮电动车制造销售领域。相比雅迪、爱玛、小牛等老玩家,哈啰电动车的进场时间至少晚了5年。那么,哈啰是否还有机会? 击鼓,进军! “双11”期间,哈啰电动车完成首秀:天猫平台显示,截至11月11日23时28分,哈啰电动车单日销售额突破1800万元;11月10日起,哈啰电动车的销量就一直霸榜电动车行业第一,大出行第二,大出行行业店铺直播销量仅次于特斯拉。这意味着,成立仅一年的哈啰电动车,已经成为两轮电动车行业的黑马。 根据哈啰出行近日披露的一份数据显示,哈啰电动车2021年销量将达到小牛电动去年的总销量。小牛电动2020年年报显示,其当年销量为60.2万辆。也就是说,仅仅开卖电动车一年的时间,哈啰的销量已经达到60万辆的水平。 在整车制造领域,“蔚小理”等头部新势力让“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提前到来,并促使了整个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在两轮电动车市场,同样需要这样一种力量来驱动产业升级。随着各地《新国标》过渡期限的临近,从2021年开始,约2.5亿辆超标两轮电动车面临清退替换,两轮电动车再次成为一个万亿级的市场。可以看到,《新国标》最重要的显性意义即“存量替代”,“良币驱逐劣币”已是大势所趋。如何通过替代推动产业升级?哈啰选择以“锂电化+智能化”进军中高端市场,以全面的技术变革为行业洗牌,这与造车新势力的思维模式高度契合。 技术变革,首先是原创。从哈啰A80等旗舰款车型上就可以看出,在设计感,品控和原创度上都可圈可点。哈啰出行执行总裁李开逐在近日的一份内部信中就明确表示,到2022年,哈啰电动车的所有商品基本不再有公模车,都是自主设计,而且商品的设计水准绝对是行业第一流的。其次,也最为关键的就是智能化,哈啰完全自主开发、集合五大出行解决方案的“VVSMART超连网车机系统”,其可玩性、实用性和社交性远超行业水平,使哈啰成为两轮电动车行业第一个实现连接互联网平台生态的品牌。据了解,目前哈啰研发人员已超过2000人,截至2020年三季度,哈啰累计专利申请量为538个,同比增加13%,其中发明申请262个、发明授权3个、实用新型专利160个、外观113个。 “此前电动车制造技术门槛低、资产较轻,因此行业格局比较分散。但基于消费需求升级,集中度提升已经能够看到趋势。目前,行业已呈现出新势力先行、互联网企业入局的发展格局。今后,龙头竞争力更加凸显,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 中经公司研究部总经理邓学表示,未来,有品牌、有规模、特别是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出行界的小米? 雷军曾说,“我做制造业,是希望改变中国制造业的现状,而我能做到就是以互联网的方式推动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 这与哈啰的想法不谋而合,也是哈啰电动车业务快速崛起的秘钥。 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止产品的迭代进化,还包括全新的营销模式。在小米的营销体系中,小米的模式就是著名的“铁人三项”,即“硬件+互联网+新零售”。日前,雷军对小米的新零售策略还做出了新的调整,将小米有品、小米商城和小米之家三合一融合发展,目的是强化线上线下的协作和联动。有数据显示,小米今年的全球销量和苹果不相上下,目前两家在激烈角逐全球销量第二的位置。小米凭借新零售模式实现了对苹果的快速赶超,这背后正是数量众多的“米粉”给了小米足够的底气。 回望哈啰,涉足电动车制造营销领域不过一年时间,但已经具备了如小米一般灵敏的商业嗅觉。哈啰电商负责人张俊向记者介绍,哈啰电动车在此次“双11”祭出两大“杀手锏”,在重点城市投入自营仓,实现哈啰直送,首创核心区域72小时确保送达的行业新模式:此外,下单用户也可以选择“线上下单、线下提货”的新零售模式。 两轮电动车一直被认为是电商领域的“最后一片蓝海”,因交付、体验、售后等存在很多短板,线上渗透率远低于3C、家电等其他商品品类。但哈啰打通了这一痛点,得以迅速跻身第一阵营。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哈啰电动车专卖店已累计超过3000家,门店数量已经超越小牛等品牌,跻身行业第一阵营。根据小牛电动最新财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小牛电动在国内开设的线下店为2366家。 与小米一样,哈啰如此扩张的勇气,也正来自庞大的用户群体。从共享出行赛道中突围出来的哈啰,目前已经积累了超过5亿的用户,这让哈啰的获客成本相比同赛道的其他玩家,有了更大的优势。 时至今日,已无法明确界定哈啰到底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还是一家制造公司。正如李开逐所说,“我们的业务首先是一个电动车业务,其次,在电动车业务本身成功的基础上,我们有更多潜在的互联网用户价值,这是一个附加价值,但不是业务存在的基础。” 资本眼中的“黑马” 其实,哈啰在准备进军两轮电动车业务之初,遭受过不少外界的非议,认为其会像不少造车新势力一样,用概念和模式来圈钱,圈完就走人。对此,哈啰选择用行动回应。记者了解到,目前哈啰无锡生产基地已于数月前成功投产,所采用的是最先进的数字化生产工艺。同时,已获得电动自行车3C证书的天津钧哈生产基地也将于12月正式投产,该基地首期年产150万辆(全部建成年产300万辆),并将自建核心零部件供应能力,该工厂有望成为行业内产能最强的单体工厂之一。哈啰的目标很明确,在继续扩展绿色出行以及本地生活服务业务的同时,向以智能制造为导向的实体经济发展。 人狠话不多的哈啰,也让资本市场逐渐看到了其潜力,陆续引来阿里巴巴、宁德时代以及一众知名投资机构的垂青。日前,在哈啰完成的新一轮2.8亿美元的融资,背后投资人即蚂蚁集团和阿里巴巴。此前,哈啰旗下的“小哈换电”已于2019年获得蚂蚁集团以及宁德时代的联合注资。公开资料显示,从2016年成立至今,哈啰已经先后完成15起、共计超200亿元融资,仅今年完成的融资已超过5亿美元。 对于哈啰来说,阿里和宁德时代的入局,除了资金上的支持外,更为重要的是两者背后的产业资源。阿里更为庞大的线上流量生态,能够让哈啰的原有线上渠道能够进一步的扩张,获客成本会进一步降低;其次,宁德时代在电池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让哈啰电动车的产品力得到了更有力的加持,服务生态也变得更加丰富,这些无疑对哈啰都是最好的背书。可以看到,从2019年开始,哈啰陆续进行一些新业务的探索,并确立构建起了基于出行的综合性普惠生活服务平台。彼时,共享两轮依然是哈啰短期内的基石业务。但短短两年,哈啰顺风车交易额已经超过共享两轮业务,此外,哈啰还在广州、成都等城市上线了打车业务。可以预见,随着业务线的扩张,哈啰将迎来更多、更强的对手。 还记得小米5发布时,雷军一句“快得有点狠!”引发现场粉丝尖叫连连。哈啰成立至今不过五年,和小米相比还略显稚嫩,但尚处垂髫之年的哈啰,已然悟到了“快”和“狠”的精髓。“寒芒先到,枪出如龙”,谁又能说哈啰不会成为出行界的小米? (编辑:ASP站长网) |
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