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ASP站长网(Aspzz.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热搜: 重新 试卷 文件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产品 > 正文

【IDCC2020】圆桌对话:技术定义IDC(5)

发布时间:2020-12-13 05:11 所属栏目:30 来源:网络整理
导读:从工程来讲,由于数据中心建过这么多个,在工程上的难点也是在前期设计阶段就解决掉了。其实我这里讲一讲刚才提到的一些节水技术,我们采用的暖通系统除了传统的水冷机组以外,还配了热管系统,这一块是为了降低PUE

从工程来讲,由于数据中心建过这么多个,在工程上的难点也是在前期设计阶段就解决掉了。其实我这里讲一讲刚才提到的一些节水技术,我们采用的暖通系统除了传统的水冷机组以外,还配了热管系统,这一块是为了降低PUE,因为对于大型数据中心来讲PUE降低0.01,可能节约的成本就是以百万级为单位的,电费是数据中心运行的最大成本。采用热管系统是完全通过冷酶在气体和液态不同温度的物理转化进行制冷的一套空调技术,整个过程不耗电,让我们全年有30%的时间冷机不用开,这样来综合降低用电成本,降低PUE。而我们的水冷机组采用风冷式水冷机组,没有冷却塔,这样就不是靠水的蒸发而是靠冷却水进行降温,我们通过室外风机进行降温。我们是风冷式水冷空调,从能耗来讲比传统的冷却式能耗要高,会提高我们的PUE,风冷式毕竟用一点电,但是从水上节约很多,一年应该是节12.1万吨的水。我们的补水箱很小,咱们四个会议桌摆在一块,这个箱子里面的水够六七千个数据中心的规模在断水的情况下跑48小时,通过这样的技术进行节水。

从工程周期角度再来看,我们第一个数据中心2017年年初开始建设,年中已经交付,七个月的时间,第一期2000多个机柜交出来。说明咱们在工程设备的出厂设计阶段工作很完善,你想想自己家里装修装多久,装三四个月是正常的,一个上万平米的中心,六七个月时间从装修到所有设备的联通到最后的测试就完成了。我想说的并不是在建设过程当中有什么新的技术,而是产品越来越成熟,施工越来越规范,导致成本的效率都在不断地增加,而且随着模块化数据中心的建设,我觉得往后速度会越来越快,成本会越来越低。

严瀚:在建设方面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新建,一方面改造。从新建的数据中心角度看,目前预制化是最热门的方向,怎么提高数据中心的周转率。现在看到很多从投融资的角度讲这个问题,因为要尽快变现,这个就对数据中心建设速度提出了要求,以前我们建一个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可能从规划到落地要三年时间,现在越来越快,可能六个月时间这个数据中心就从图纸上交付了,这个对于我们的挑战是非常大的。这样迫使很多产品和解决方案必须实现预制化,我们这几年在预制化方面做了非常非常多的案例。国内的主流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基本都采用了我们的预制化解决方案。从电力预制化角度,我们从变压器到供配电,到UPS,到UPS的输出柜全部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工程预制化产品,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效率,内部通过连接可以实现上下游的智能管控,可以实现一体化的交付,极大减少客户的现场工作量,可以实现快速的交付。

制冷系统我们推荐全变频弗泵非的状态,它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全变频,采用了我们的黑科技叫全时自然冷技术,全部时间可以根据室外的温度灵活调节输出,最终实现最好的效果,颗粒度小100到200千瓦,一个机房一般1000到2000千瓦一个单元,可以保证每个机房达到很高的效率,从而使得机房达到最好的效率。还有间接蒸发解决方案和集成冷站,我们最快的一个月到货,三个月交付。在改造的数据中心方面,面对刚才杜总讲的功率密度的成长带来的问题,我们的解决方案讲究风液长期共存,讲究供配电各种颗粒度,为了满足客户不同的时间需求。这种变化的解决方案可以适应客户的多变需求,而不是以一个方案适应所有场景,实现客户在线扩充。****90年代建的数据中心,现在还在做主用的数据中心,这些数据中心更换是很大的问题,我们的架构可以实现一个换一个的方式,在线实现运营和扩容,这个改造的难点也是未来数据中心面临的问题。我们从10年开始大规模的建设大型数据中心,到现在十年了,很多数据中心的空调已经进入了衰老期,效率会发生下降,这部分问题可能会逐渐暴露出来,未来这个问题可能会成为明年的热点,数据中心怎么改造升级。

吴成斌:这种模块化的建设方案确实能解决很大的痛点,举个例子,乌兰察布的数据中心现在还在进行施工,现在当地已经最低温度零下15到零下20度的,还有一些室外工作,比如幕墙的工作。这是非常难受,非常困难的,对于工人师傅来说也是非常痛苦的一个事情。我们到现在半个小时已经冻的连说话都比较困难了,他们要在现场一天工作八个小时甚至更久,如果采用模块化的方案,这个季节会把工作放到厂房里面,而且不会耽误施工和交付进度。而且现在模块化的建设方案也越来越多种多样,基本上能够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从不同颗粒度的各种需求,从最小的微模块到集装箱到一整栋楼都是预制化的,这样可能建设方、运营方都有了更多的选择。我们在方案设计的时候也考虑过这种方案,当时考虑到我们还是初级选手,还不太敢尝试这种新型的建设方案,所以说觉得还有很多的技术细节需要去完善。

另外,我们客户的接受度问题,包括寿命问题,可靠性问题都需要随着时间,随着业界的努力去解决。尽管现在大家还有很多疑虑和辩证的过程,但是这种趋势是不可避免的,未来模块化肯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建设方式,数据中心的形态之一。我的看法就是这样。

主持人:谢谢三位嘉宾的表述。尤其感谢一下严总,帮我们扩展了思路,建设不仅仅是数据中心从零到有的建设,建设之后还有一些新增,还有大的改动,其实也归属于建设,这种建设该怎么考虑的问题。

下一步,数据中心现在建的差不多,我们要考虑把用户的服务器和设备放进去,但是现在我们发现跟以前不一样,现在是云计算时代,跟五年前、十年前单独托管服务器不一样了,它带来一种弹性的变化,也带来密集度的变化。这种对于我们的数据中心产生了什么要求?或者未来的数据中心是不是需要百分之百可靠?有没有更好的冗余方案?

何含:我现在从事的主要是人工智能部分,我从计算的理解AI的计算更多像是专用计算,不像通用计算,原来长期的大型IDC建设很多是服务于通用型的业务。比如这台服务器今天可以拿来跑数据库,或者给财政局用,明天给税务局用,或者今天给个体用,明天租给另外一个个体,这个空间可以复用的。

AI我们目前看到的趋势基本形成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训练,这个部分是服务于科学家的,或者服务于世界上比较聪明的那部分头脑搞科研的数据学家,计算机学家,这部分相对来说算通用,但是也只服务于少数人。

现在大量的应用是人工智能这部分的应用更多叫推理,科学家研究出来的东西,包括算法公司研究的算法模型总归要拿去用,我们讲的AI+智慧制造,AI+城市治理,AI+无人驾驶,AI+一切。我理解的新基建之前也有一些表述,其实AI看起来是加速器或者润滑剂的能力,我们叫共性的使能技术,什么地方都需要,但是它又不完全独立存在。另外一个特点是讲到的专用部分,AI的推理计算,当你部署的时候会出现这台服务器可能就是给财政局用的真的只能给财政局用,明天你拿掉了它上面跑的算法和模型,耦合度比较强的,很难再交给另外一个用户,它不是平滑切换的,不是把原有的业务卸掉可以直接上新的业务,AI的发展这是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怎么区别一个数据中心里面专用计算留多大的容量,怎么考虑未来的弹性部分,而且它又不具备那么高的通用性,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编辑:ASP站长网)

网友评论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