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ASP站长网(Aspzz.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热搜: 重新 试卷 文件
当前位置: 首页 > 营销 > 经营推广 > 正文

4算|好策略的核心,是始终追求先胜而后战

发布时间:2017-07-15 17:38 所属栏目:32 来源:woshipm
导读:本文是「SDi传播策略」系列4,本系列探讨传播策略设计。在前两篇文章里,我们介绍了用SLTC法则,进行传播策略设计的前两步——“势”与“律”。接下来向大家介绍第三步——“算”。 SLTC的第三步——“算”,指的是对传播策略的设计与计划。 《孙子兵法》

本文是「SDi传播策略」系列4,本系列探讨传播策略设计。在前两篇文章里,我们介绍了用SLTC法则,进行传播策略设计的前两步——“势”与“律”。接下来向大家介绍第三步——“算”。

SLTC的第三步——“算”,指的是对传播策略的设计与计划。

《孙子兵法》中说: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

这里的“算”不是指“算术”,更非“算计”,而是说用兵作战,要先对敌我双方进行综合的分析,对战术方法进行缜密的谋划;在采取军事行动前,要先“算”到“胜”,追求“先胜而后战”,而不能先去“战”,再求“胜”。

将这种思维落实到SLTC法则中,就是要将前两步相加:了解品牌所处的“势”,再把握构建认知的“律”,然后对传播进行有充分前提的“算”。

那具体怎么“算”呢? 发现营销理论(SDi)认为传播策略有“四算”——一算内容、二算形式、三算时机、四算渠道。四算没有严格顺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下面我们先按一个常规顺序来推演。

一算内容

提到内容,策略者第一反应通常是“说什么”;但在此之前,还有一个“对谁说”,即明确Target Audience的问题。这里头有什么玄机呢?

1、关于目标受众(Target Audience)

首先,你不能简单地抛下一句,我们的目标消费者是谁,我们的传播对象就是谁。

其一,目标消费者是谁?你做过洞察吗?Ta们是什么人?在哪?有哪些纬度上的关键特征?有没有具体的用户画像可以定义?

其二,你凭什么认为只需要跟“消费者”说,就能实现你的目标呢?要注意以“精准”为导向的策略经常导致传播过于小众。它忽视了为更多人提供价值,就能因为这种价值的广泛“流通”而连接到更多“消费者”的可能性。

比如,移动健身应用Keep说“自律给我自由”,并不是只向有健身需求的潜在用户说的,而是向更广泛的,可能感知并认同这一观念的人说的。由于这个观念与品牌的核心功能有内在对应,因此通过启发人们对自己生活方式的思考,品牌就有可能连接到更多的目标用户。

当然,这一思路并不是说你不能考虑“精准”的传播。但作为策略者,你首先要熟知这类通过价值普适性,来设定受众面宽窄的策略技巧。

2、关于要构建的认知(Awareness)

设想这样一个画面:在一次传播碰头会上,策略制定者通常会先问老板(或者客户)——“请问你想传达的信息是什么?”这个问题虽然常见,但它并不能帮你抓到问题本质。

从发现营销的逻辑来看,品牌为什么需要传播?本质上还是期待着一种认知的建立:希望让受众意识到某一价值(例如我们的面包很新鲜),进而采取购买行动。所以如果你问他们“想说什么”?首先要知道他们并不“擅长”回答,他们知道要达到什么目的,却未必清楚“该说什么”。决定“说什么”是策略者的工作,因此千万不要太纠缠于“老板想说什么”,而要紧紧抓住“要构建的认知是什么”,才有可能“算”清楚你要传递的信息。

3、关于核心信息(Key Message)

每个传播行为,都有它要传达的核心信息(Key Message);“算内容”的核心就是要决定传达什么核心信息。

关于Key Message,首先要注意,不要把它与创意表达混淆。比如有的策略者听说老板“想讲这个”,就忙不迭地开始构思起文案了,这就属于典型的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注意:核心信息更接近于“要构建的认知”本身,而非表达。

比如,某空调品牌认为要让受众意识到“更高的经济性”,希望突出“省电”。基于这条核心信息,创意人员设计的文案是“XX空调,每晚低至1度电。”这就是对核心信息的表达,属于“创意”。

其次,如何决定核心信息?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上世纪50年代,玛氏集团为自己旗下的MMs,找到了与大卫·奥格威、李奥·贝纳齐名的广告巨匠罗瑟·瑞夫斯。瑞夫斯凭借自己经典的USP理论(独特销售主张),为MMs创作了“只溶在口,不溶在手”的广告并风靡全美(MMs是最早用糖衣包裹的巧克力豆);从那时起,瑞夫斯强调提炼产品独特卖点来作为广告核心信息的USP方法(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也就成为了策略者构思Key Message的一条重要准则。

从SDi的观点来看,USP理论在今天的传播实践中依然适用,但必须说它已经不是唯一了。在今天,一次传播行为设定怎样的核心信息存在着N种可能性。

比如,有的策略会将“我是谁”作为核心信息(如豆瓣——“我们的精神角落”);有的选择功能特性(如某笔记本电脑强调“超薄”),有的选择价格(如一些常见的打折促销信息);有的选择领先性(如某二手车平台——“成交量率先突破100万辆”);有的选择情感(如百度——“每个问题背后,是想做更好的心”),有的选择亚文化(如江小白PK圆桌酒文化),有的选择价值观(如苹果Think Different),有的选择风格(如彩虹糖的无厘头广告)。

所以在今天我们几乎可以这样来说:任何能够帮助品牌在用户心智中构建出差异化的元素,都有条件成为核心信息;无论它是一个概念、一种观念、一类情感体验,还是一种风格甚至只是一个数字。

那么究竟如何决定核心信息?说到底,就是策略者对建立什么意识,会对消费者的选择产生决定性影响,同时希望这种影响持续多久又涉及多深的思考。它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永远没有标准答案的东西。勉为其难地来说,我们认为核心信息的决定或许大致需要考虑:

动机——你希望影响的持续时间。越是追求短期效果,越偏向价格优势、功能特性与领先地位;越是长期,越偏向情感、文化与价值观。对象——你想要对谁说,你的核心信息就必须跟TA有相关性;如果受众面宽而价值点窄,你就要审视这种相关性是不是够强;需求——决定说什么,是你对当前目标受众需求的理解,他们对“解决问题”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需求,哪方面更为迫切?有无机会帮助品牌迎合意识形态需求构建亚文化?优势——你擅长“说什么”,有经验,又有资源说好(可谓“知己”)竞争——竞品说什么,而你又如何思考与其实现差异化(可谓“知彼”)品类特性与生命周期——你的品牌属于什么品类,决定了目标受众对其感知的方向;处于什么阶段,也影响着你要传递的信息。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决定核心信息的因素,大部分来自于本系列2所探讨的“势”,因此可以说,我们对品牌的内部情势、外部形势和整体趋势研究越透彻,我们就越知道要传递什么核心信息。

另外别忘了我们在本系列3,“律”这个部分所强调的,无论单次传播设计什么核心信息,都要注意不能与品牌的“价值发现”背离,要持续巩固受众对自己品牌“核心价值”的认知。

二算形式

算清楚内容,接下来我们来“算”承载内容的“形式”。

“内容”和“形式”谁更重要?

(编辑:ASP站长网)

网友评论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