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文软件小儿科,一般人熟视无睹的今日头条爆文黑科技(2)
先来看下面这张趋势图,通过媒体实验室的热词分析功能,将「马云」和「支付宝」两个词进行「热度趋势」的比较。选择的时间段是在文章发布前的一个月,也就是 2016 年 12 月 15 号到 2017 年 1 月 15 号。 「马云」和「支付宝」的热度趋势对比 从趋势图中,可以发现,「马云」的长期热度一直是高于「支付宝」的。虽然在 14 号左右,因为支付宝五福的事件让支付宝的热度高于马云,但是总的热度依旧是马云比较高。 在两个标题中,第一个标题涉及到了「马云」、「支付宝」两个热词。一个是长期热词,一个是短期热词。而第二个标题,却只使用了「支付宝」一个热词。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第一个标题显然更可能会受读者青睐。 所以,选择媒体实验室中呈现的热词或者热点来表达自己写作的内容,会更利于分发。 小技巧1 在找选题,确定标题时,先通过数据统计版块中的热词分析功能,搜索一下选题的关键词来判断热度。 头条号界面的热词分析功能 然后,页面就会跳转到媒体实验室,提供该关键词的热度趋势。通过热度趋势来判断该词的热度,决定关键词和主题。 媒体实验室界面的热词分析功能 还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就是在热词分析时,先勾选一下你想要确定的时间、地域和文章类别。因为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文章类别,该关键词的热度很可能就不一样。如果你是垂直领域或者针对某一地区的头条号,那么这一点尤其重要。 以「胡同」和「弄堂」两个词举例,在北京和上海这两个不同的地方,热度就会出现相反的情况。 对上面两张图,可以看出:在北京,「胡同」的热度明显高于「弄堂」;而在上海,「弄堂」的热度则明显高于「胡同」。 因此,如果你是一个针对地区的头条号,使用地域范围来查看关键词,在该地区的热度指数就十分重要了。 同理,根据文章的类别来判断关键词在所属垂直领域中的热度指数,也十分重要。 2.潜在的用户群过小,推荐量不高头条号进阶手册对于这一点的解释是: 如果帐号潜在的用户群实在过小,机器将很难挖掘到潜在用户,推荐量自然高不了。而潜在用户群过小有如下原因: 话题过于冷门、生僻; 涉及领域过于专业,晦涩难懂,与主流群众有一定距离; 附头条号进阶手册:http://mp.toutiao.com/static/resource/pgc/pgc_web_react/index.html 那么,应该如何避免这个问题呢? 利用好媒体实验室的热词分析功能 以「短袖」这个词为例,将「短袖」作为关键词输入到搜索框中,选择「人群画像」功能就可以查看到关注该关键词的用户特征。 「短袖」做为关键词查看渗透率 (渗透率可以理解为用户对这一关键词的敏感程度;男性用户对短袖这词的渗透率为 0.01%,可以理解为所有男性用户中,对于短袖这个关键词的敏感程度为 0.01%,即热度很低。) 那么可以看到,在性别渗透率中,短袖这个词只有 0.01%,说明男性用户和女性用户对于这个词都不敏感,也就是没有相应的热度在。在没有特别有意思的新内容的情况下,可以不用去写。 小技巧2 在写文章前,先用媒体实验室的热词分析功能,查看关键词对应各年龄段、性别的渗透率如何,再考虑是否与自己要影响的受众相匹配。 年龄渗透率可以用来判断各年龄段对于关键词的敏感程度,如果你想影响的主要用户是 40 岁以上的人,那么一些对于 40 岁以下人比较火的词,就可考虑避免使用。 例如「你的名字」,从下图中可以看出,「你的名字」的年龄渗透率最高的是 18-23 岁人群,而 40 岁以上的用户,年龄渗透率很低,那么这篇文章就不应该写给 40 岁以上的用户看,即便这是一个热词。 「你的名字」的人群画像 性别渗透率也可以参考上面的例子。 3.内容供过于求对于系统来说,如果同一领域或话题相似内容过多,那么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如,关于当下热点话题的谈论,受众虽然足够多,但是内容供给总量实在庞大,相应地每一篇内容得到的推荐量也就比较少。 那么如何来判断内容是否供过于求了呢? 首先查看该话题关键词的热度趋势,是否处于高热状态。 其次,在热门事件中,查看最近的热门事件中,这一话题是否重复出现。 头条号的热门事件界面 例如,在下图中萨德事件出现了四次,但是,这四个萨德事件的角度并不一样。
萨德事件单从热门事件中,就出现了四个不同的角度,而且都属于热度较高的话题。那么,这个时候就很可能出现内容供过于求的情况。如果继续写这个话题,就可能会出现系统推荐量不高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创作者考虑是另换角度,还是写不同话题了。 小技巧3 写热点话题时,可以在热门事件中,查看哪些事件属于大热门话题,以及哪些话题在热门事件中反复出现,是否可能出现了内容供过于求的情况。这样就可以综合自己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写作。 当然,飙升事件对于你的选题也大有帮助。 首先,飙升事件说明这个话题有一定的热度,但是还没有到特别热的地步,那么这个时候,内容供过于求的情况就不太可能出现。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