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流水的刷屏广告,铁打的底层逻辑(3)
但它不是劝用户享受一个spa或买一件奢侈品的方式作为对自己努力奋斗的奖赏,而是在心理上对用户的辛苦表示认同,那么自然应该对自己好一点;之后,传递给用户一种信号,“我懂你的努力,我能为你分担”,潜台词是用京东小金库货币基金,让你前行的路轻松一点。 在找到痛点之后,文案写作的场景化描述也非常重要。 比如,滴滴出行的《U Know or not》,明显用的是“补偿他人”的痛点心理。通过描述别人为自己的付出,激发用户的补偿心理,想要为他人做点什么,于是非常自然地引出,送他人一张滴滴车票。 案例2
这则广告讲述了情侣之间、夫妻之间、同窗之间、以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 6 段朴实的小故事。 文案从细微的生活日常切入,把爱情、亲情、友情放置到我们平常会忽视的场景中,采用“你知道…但你不知道…”的排比,呈现了“你”所不知道的身边人的坚守、坚持、坚强,以及他们的无奈、辛酸、不甘,剧情细微的转折,引人动容。 尤其是“距离 9 站地”、“跑烂 3 双皮鞋”等数字使用,增强了信息的粘性,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二、【Why】
戳到用户痛点,也挑起了用户的情绪,就一定能造成大规模传播吗?并不一定。 想要引发刷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交媒体上用户的主动分享。 假如是你,你愿意分享什么样的内容呢? “社交币”理论提出了 5 种分析的心理动机,分别是:寻找谈资、表达想法、帮助别人、塑造形象、社会比较。 其中,【表达想法】和【塑造形象】,是最容易让用户主动分享的 2 种价值。 京东的《你不必成功》,说出了每个人难言的痛苦,起到情绪宣泄作用; 滴滴的《U know or not》,在感恩他人付出,也塑造了用户的社交形象。 最典型的要数陌陌的《别和陌生人说话》系列海报。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