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音乐改变热门歌曲创作方式 连艺术创作也要沦陷?(2)
这些都不是泰伦·萨瑟恩所关心的问题。萨瑟恩是一个网络名人,你可能是从她的YouTube频道或当她参加美国偶像时知道她的。如今,萨瑟恩对新兴科技感兴趣,这也促成了她目前的项目:录制一张流行专辑。这两件事听起来似乎没有联系,但她的专辑与众不同:萨瑟恩没有自己写所有的歌曲,而是使用人工智能来帮助创作古典打击乐、旋律以及和弦。这使得她的专辑成为了首批人工智能和人类合力打造的专辑之一。 Amper是萨瑟恩在开始创造她的专辑时所使用的第一个AI平台,现在她也使用IBM的Watson Beat和谷歌的Google Magenta。在她看来,人工智能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和合作伙伴,而不是音乐家的替代品。 “我在使用人工智能来为真实的音乐创作歌词和声乐旋律,并以此作为灵感来源。”萨瑟恩告诉我,“我觉得这真的很有趣,因为我可以反复播放音乐,给它反馈和参数,并根据我的需要进行多次编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仍然是我创作出来的。” 它们当中还没有一个能出色到独立创作出格莱美获奖歌曲。 要了解人类是如何与人工智能的合作成功,可以去听听萨瑟恩2017年的单曲《Break Free》(挣脱束缚)。由人工智能制作的原始材料从人类的作品进行了各种借鉴,但它们更像是调味料,而不是主菜。为了把它变成一首流行歌曲,萨瑟恩做出了很多创造性的决定,包括更换乐器和琴键,当然,还有编写和演唱人声。 萨瑟恩当初之所以求助于人工智能,是因为尽管她是一位词曲作家,但她“对音乐理论知之甚少”。这是一大障碍,让她沮丧不已。“我在钢琴上找到了一个美妙的和弦,”萨瑟恩说,“然后我就围绕着它创作一整首歌,但是后来我无法找到接下来的几个和弦,因为我不知道该如何创作出我在脑海中听到的东西。而现在,我可以迭代音乐,给它反馈和参数,需要编辑多少次就编辑多少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仍然是我创作出来的。” 这种赋权的感觉正是Amper想要给用户带来的。“我没有把它来当人工智能来看待。”Amper联合创始人迈克尔?霍比(Michael Hobe)表示,“它更多的是一种智力的提升。我们可以让你的创作过程变得更简易,免去诸多的狗屁元素。对我来说,这正在让更多的人变得具有创造性,并让那些已经拥有这些创造性的人能够进一步发展自己。” 霍比说到的“狗屁元素”,指的是吉他手不知道该如何编排指挥一种他们从未使用过的乐器,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制作每一下击鼓的速度,或者仅仅是遇到创作障碍。Amper并不是要创造下一个人工智能超级明星;它是要赋能音乐家。当然,使用人工智能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那就是让萨瑟恩和其他没有正式音乐背景的人能够参与到音乐创作中来。它使得创作的竞争平台变得大众化,这样任何人都可以像萨瑟恩一样在脑子里听到什么就能做出什么来。 Amper并不是要创造下一个人工智能超级明星;它是要赋能音乐家 被问到怎么看待认为使用人工智能是作弊的说法时,萨瑟恩表示,“好吧,是的,我们完全是在作弊。如果音乐被具体定义为每个人为了达到某种最终目标都必须遵循的一个过程,那么,是的,我是在作弊。我在给所有的作弊者领路。”她笑了笑,然后尖锐地指出:“音乐创作过程不能这么狭隘。” 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每当有明显改变我们的音乐创作方式的新技术被引进,都会有唱反调的人。像AutoTune这样的东西,样品和循环的使用,以及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s当初都是我们要去适应的“颠覆者”,现在它们都已经成了常见的工具和方法。人工智能可能会是下一个。
这项技术对整个音乐产业的影响还有待观察。它会摧毁人们的工作机会吗?它将如何影响音乐版权呢?没有人类,它还能有效运转吗?但是像霍比和萨瑟恩这样的人相信它最终会带来积极的效益。当然,可创作音乐的算法听起来很可怕,因为它拥有某些我们觉得已经不可思议的人类能力,但它也是一种富有吸引力的工具,能过强化人类的能力。作为合作者,人工智能能够将音乐创作推向更多的人,它能够简化工作流程,它还可以提供创作下一首热门单曲所需的灵感火花。 “你是在与人工智能合作实现你的目标,。”霍比说道,“并不是说人工智能只是在小打小闹。它的意义在于,在创作过程中带来助力,与你共同实现那个最终的艺术构想。”(乐邦)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责任编辑:姚立伟_NT6056(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