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物流:香港IPO发行价43.36港元,预计5月28日上市(5)
京东物流从自营物流起步,到开展第三方物流业务,目前定位为综合物流服务商,致力以仓配一体模式奠定自身供应链优势,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竞争力。然而,纵观我国物流市场,老牌物流厂商如顺丰、中通、圆通等,早已保有大量的用户群体,甚至固化了用户的快递习惯,而新兴物流厂商如菜鸟等,则凭借母公司平台的力量飞速发展。 综合考量京东物流的出身和业务模式,以菜鸟这类厂商作为竞品对标更为合适。两者依托自身母公司的强大力量建立仓储体系,满足自身母公司物流需求的同时,也向外界客户提供物流服务。其中,京东仓储建设规模领先于通达系快递公司,且绝大多数属于自营,仓储核心壁垒高。京东物流2020年Q3仓库总面积达2000万平方米,自有土地(仓库、办公楼等)总面积1100万平方米。相比之下,菜鸟自建物流园区仅315万平方米,但加盟仓储联盟与入驻菜鸟物流市场的服务商仓储面积合计达6645万平方米,体现出极强的资源整合能力。 图8:京东物流与菜鸟裹裹配送体系对比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零壹智库 可见,京东物流在客户量方面对比老牌物流厂商无法体现优势,面对新型物流厂商又无压倒性优势,未来发展机遇与风险并存。 四、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我国物流市场庞大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我国拥有世界最大的物流市场,物流支出总额于2020年达14.9万亿元,且预计2020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5.3%。预计中国物流支出的增长大体与GDP增长保持一致,同时,随着国内消费及贸易活动的持续增长,中国将产生更多运输货物的物流需求,预计2020年至2025年的增长率将为6.2%。尽管市场规模庞大,中国物流市场的效率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仍较低,亟需物流服务供应商通过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来减少冗余,提高整体物流效率。这对于主打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的京东物流来说是重大机遇。 2.京东物流技术积累深厚 京东物流作为搭建一体化供应链物流的先驱者,技术沉淀深厚。截至2020年12月31日,京东物流已获得超过4400项专利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含申请中),其中2500项与自动化及无人操作技术有关。京东物流还组建了一支超过3700名研发专业人员的庞大团队。2018年、2019年及2020年,研发开支分别为15亿元、17亿元及21亿元。一体化供应链物流作为依赖供应链技术和基础设施的行业,较高的行业壁垒给京东物流的发展带来巨大优势。 3、上市迎来新可能 京东物流经过14年发展,终于迎来上市的契机。一旦京东物流成功上市,将会是京东继京东健康之后,第二家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也将成为刘强东家族旗下继京东、达达及京东健康之后“京东系”第4家上市公司。上市本身以及由此带来的品牌效应将大大缓解京东物流的融资压力,从此,京东能够借助平民股东的力量融得所需的资金,大大减少了对京东集团的依赖,方便京东物流作为独立的运营主体专研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 (二)挑战 1.外包物流领域竞争力较低 目前,我国外包物流服务的普及程度日益提高。较第一方物流而言,通过利用第三方专业物流服务供应商在管理及整合其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专业知识,外包物流服务使企业的物流效率更高,同时避免了建造自有物流基础设施的巨大前期。在所有垂直领域内,生鲜的外包物流服务渗透率最高,达85.0%,其次是医药,达71.0%。然而,京东物流在该类领域的竞争力较低,主要是由于其定位不同于即时配送平台,且即时配送领域竞争对手发展程度较高(达达、蜂鸟配送等)所致。 2.京东物流认知度不高 京东物流相较于传统通达系物流服务商而言,在用户存量、配送网络覆盖方面存在明显劣势,从而导致的订单量少、部分地区难以送达等情况一直阻碍着其自身的发展。同时,民众形成的快递习惯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京东物流自2017年以来才对外开放物流服务,民众对其的认知度较低,除了在京东平台购买商品,否则很少会主动选择京东物流。如何增加自身的认知度,改变民众的快递习惯,是京东物流面临的难题。 3.盈利能力不佳 搭建一体化供应链物流体系需要在前期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进行技术研发、设备制造、仓库建设,而目前,京东物流仍未建成较为完备的一体化供应链物流体系。在京东物流在中短期内对于业务增长及扩大市场份额的关注超过盈利能力的背景下,其盈利能力很可能进一步波动。上市之后,京东物流将受股民持续关注,信息也会更加透明公开,财务状况不佳很可能会劣化民众对其的认知,不利于京东物流的品牌建设的同时也可能进一步引发财务风险。
(编辑:ASP站长网) |